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脱欧”,随后进入“脱欧”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英国才在实质上真正完全离开欧盟的体系。
这已经离2016年的英国“脱欧”公投过去了四年半。在此期间,英国历经三位首相和两次大选,“脱欧”期限三次推迟。
在当初提出“脱欧”公投时,人们或许想不到整个进程会延宕如此之久。这场受到全球瞩目的“分手”连续剧是如何开始的?又为何经历了如此之多的波折?
“脱欧”公投是怎么来的?
2013年初,时任英国首相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争取在2015年大选中连任,承诺如果赢得2015年大选,将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
外界普遍分析称,卡梅伦并非真正支持“脱欧”,其此举意在通过“脱欧”公投与正在崛起的民族主义政党英国独立党(UKIP)争夺右翼选民的支持;他也并不认为英国人会真正选择“脱欧”,相反,他可以利用“脱欧”公投作为威胁欧盟的政治砝码,向欧盟要更大话语权,并减少欧盟对英国的干预。
当地时间2016年2月20日,英国伦敦,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欧盟峰会后,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会议后,他正式宣布英国将在今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人民视觉 资料图
赢得大选后,2016年2月,卡梅伦宣布将履行竞选承诺,于6月23日举行全民公投以决定英国是否继续留在欧盟。
卡梅伦公开表示,自己赞成英国继续留在欧盟。英国国内舆论迅速分为两派。“留欧派”称,“脱欧”前景不明,将带来巨大风险和经济损失。“脱欧派”则认为,“脱欧”最大的意义在于“拿回自主权”。
当时英国社会的“脱欧”情绪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政治上,“脱欧派”不满欧盟立法机关享有高于英国议会的立法权,议会无法阻止不受欢迎的欧盟法规在英国实施。经济上,“脱欧派”要求加强自主权,减少欧盟在经贸领域的官僚主义和“过度干预”。移民方面,“脱欧派”要求加强控制,阻止欧盟新成员国的移民以及欧盟接收的难民“大举涌入”。
直到公投开始前,大部分民调都显示公投结果为“留欧”的概率更大。因此,6月24日上午公布的“脱欧”52%对“留欧”48%的公投结果震惊了世界。卡梅伦在得知公投结果后仍表示自己支持“留欧”,并于24日当天宣布辞职。
2016年6月24日,在英国伦敦,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发表讲话后,与夫人萨曼莎返回唐宁街10号首相府。新华社 图
公投结束后,有超过百万的英国人在议会网站上请愿,还有许多举行示威游行,反对英国脱离欧盟,要求政府废除第一次公投结果、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但遭到英国政府拒绝。
被卡梅伦和保守党作为政治砝码的“脱欧”公投,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一样,成为了2016年世界政治的“黑天鹅”事件。
特雷莎·梅的提前大选
是怎么“玩脱”的?
卡梅伦辞职后,时任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当选保守党领袖并接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虽然在公投过程中是低调的“留欧派”,但在就任首相后,她领导英国正式开启“脱欧”程序。
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判决政府在未来正式开启脱欧谈判之前,需先经过英国议会的批准与授权。随后,英国政府向议会提交了“脱欧”法案,并得到通过和批准。
3月29日,特雷莎·梅致信欧盟,触发《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开启“脱欧”程序。据条约规定,英国将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且必须在这两年内与欧盟就“脱欧”相关条款进行磋商并达成协议。然而,这一日期此后一延再延。
2017年3月29日,英国伦敦,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唐宁街10号的办公室正式签发信件,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款,开始“脱欧”程序。
4月18日,特雷莎·梅突然宣布将2020年的大选提前至2017年6月举行。外界普遍分析认为,由于当时保守党在民调中大幅领先工党,特雷莎·梅希望借提前大选在议会中扩大优势,获得绝对主导权,以为“脱欧”谈判扫清障碍。
然而,保守党却在6月8日的大选中遭遇“滑铁卢”,失去了下院过半席位,不得不与北爱尔兰的民主统一党(DUP)组成了执政联盟。保守党此后需要DUP的支持才能确保议会多数,需要照顾DUP的利益,而这为未来的英欧谈判以及英国议会投票过程埋下了隐患。
英欧谈判的难点在哪?
2017年6月26日,英欧“脱欧”谈判在公投过去一年后正式启动。经过六轮艰苦的“拉锯”谈判,英欧双方12月达成第一阶段谈判结果。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8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左)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新华网 图
这一阶段的谈判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在英欧盟公民的权利、英国向欧盟支付的“分手费”、英国北爱尔兰地区与欧盟成员国爱尔兰之间的陆地边界。
北爱尔兰地区曾因政治、宗教等问题陷入数十年的冲突,如果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出现需要边境检查的“硬边界”,很可能损害当地的和平进程。对于棘手的边界问题,英国最终做出妥协,承诺北爱尔兰在同英国一起脱离欧盟的同时,与爱尔兰之间的边境保持原状,不会设立“硬边界”。保守党的执政盟友DUP曾反对协议中相关措辞,坚持北爱尔兰待遇不应有别于英国其他地区,一度引发危机。然而这一边界安排最终仍在英国国内招致了不少反对声。
此后,英欧双方展开第二阶段谈判,焦点问题包括“脱欧”后的“过渡期”、英欧未来关系及贸易协定等。
2018年3月19日,英欧就过渡期问题达成共识,同意在英国正式“脱欧”后有21个月的过渡期:若英国按照计划在2019年3月正式“脱欧”,至2020年底前,英国在许多方面仍保持和在欧盟内类似的待遇。
2018年6月,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辩论和数次议会否决后,特雷莎·梅的《退出欧盟法案》(即英国“脱欧”法案)终于在英国议会以微弱表决优势获得通过。
11月,英欧双方就“脱欧”协议文本草案达成共识,欧盟正式通过此前与英国达成的被统称为“脱欧协议”的两份政治文件——“退出协议”和“英欧未来关系宣言”。
然而在英国国内,特雷莎·梅面临着党内党外的双重压力。在修改和协商“脱欧协议”的过程中,多位内阁成员因不满草案内容而辞职,特雷莎·梅一度还面临党内不信任投票,但最终过关。
在原定的“脱欧”日期2019年3月29日到来之前,英国国内政治陷入僵局。
保守党本就不占据议会多数,再加上保守党党内部分成员的反对,英国议会成为了特雷莎·梅的折戟之地。“脱欧”协议草案在2019年1月和3月两次遭到议会下院否决。特雷莎·梅甚至还提出,以自己辞职换取保守党议员支持协议草案。
3月21日,欧盟同意英国提出的推迟“脱欧”申请,并为“脱欧”最终期限提供“二选一”时间表:如果英国议会下院能通过“脱欧”协议,将允许“脱欧”期限延至5月22日;如果英国议会下院未能通过协议,则英国必须在4月12日前做出新抉择。
2019年3月29日,在英国伦敦,时任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前)出席议会下院辩论。新华社 图
然而在3月29日,英国议会第三次否决了特雷莎·梅政府的“脱欧”协议草案的部分关键内容。4月10日,欧盟同意将“脱欧”期限延长至2019年10月31日。
特雷莎·梅第四次试图推动“脱欧”协议议会闯关,然而招致大量反对。5月24日,她宣布将辞去党首及首相职务。
约翰逊如何“搞定”议会和“脱欧”?
2019年7月,保守党新任党魁、以强硬的“脱欧”立场著称的鲍里斯·约翰逊接任首相。
更换首相并不能解开英国议会的僵局。与前任特雷莎·梅一样,约翰逊同样也遭遇到本党部分议员和反对党的掣肘,难以推进自己的“脱欧”方案。
约翰逊还曾请求女王正式批准议会在“脱欧”期限前休会,但这一做法后来又被英国最高法院裁定为不合法,引发了一番政治争议。
在“脱欧”的最后关头,10月17日,欧盟与约翰逊政府达成新的“脱欧”协议。然而,该协议在英国议会内仍遭多方反对,难以在10月31日前获得通过。
同时,英国议会还通过一项修正案,迫使约翰逊致信欧盟寻求再次延迟“脱欧”。
10月28日,欧盟同意将“脱欧”期限推迟到2020年1月31日。这已经是“脱欧”期限第三次推迟。
为了取得议会控制权,约翰逊也如特雷莎·梅一样赌上了大选。在12月12日的提前大选中,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以较大优势获胜。许多分析认为,保守党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满足了大部分民众尽快解决“脱欧”问题、摆脱“脱欧”拉锯动荡的期待。
2019年12月20日,在英国伦敦,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前中)在议会下院发言。新华社 图
由于得到了党内支持和下院多数席位,12月20日,约翰逊版的“脱欧”协议终于在议会下院获得通过,此后经过一系列流程正式生效。
僵持的过渡期谈判
如何在最后关头峰回路转?
过渡期的一大重点是英欧在经济和安全合作等方面的谈判,以延续紧密合作,减少“脱欧”带来的损失。但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双方在渔业、公平竞争等领域分歧过大,谈判推进缓慢,几度陷入僵局,甚至在12月一度暂停。渔业占双方经济产值不多,其捕捞配额问题反而成为了这场谈判拉锯的一大热点。
2020年12月24日,距离英国“脱欧”过渡期最后期限仅剩一周之际,英欧双方互相作出妥协,最终就“脱欧”后英欧关系达成协议,协议涵盖贸易、人员往来、安全等多个领域。英欧双方的商品进入对方市场仍将享受零关税、零配额的待遇,但双方的货物、服务和人员将不能像以往一样自由流动。
2020年12月24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发布推特:“协议达成”。
由于该协议无法在12月31日的期限前正式由双方批准生效,暂时只能临时执行。
最终,在“脱欧”公投四年半后,2020年12月31日,英国正式结束了“脱欧”过渡期,也结束了“脱欧”进程,实质上完全离开欧盟。
但结束并不是终点。英欧之间的许多合作问题,以及“脱欧”进程中反映出来的许多国内政治问题,仍然需要解决。
英欧“分家”:如此甜蜜的悲伤
“英国的离开,对于欧盟来讲则是
成立至今最大的挫败”
2020年12月9日,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首相约翰逊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会晤。图/中新
英欧“分家”:
如此甜蜜的悲伤
对于英国人而言,2020年的圣诞夜注定会载入史册。由于防疫封锁政策,大多数家庭无从相聚,但他们也收获了一个首相约翰逊所称的“最好的圣诞大礼包”。伦敦时间12月24日下午3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盟总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英国脱欧后的贸易协定正式达成。20分钟后,鲍里斯·约翰逊也在伦敦唐宁街的首相府宣告了这个消息。
2020年1月31日入夜,随着欧盟的旗帜在英国各地缓缓降下,英国正式终止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欧盟会员国资格。双方随之进入为期11个月的“过渡期”。直至12月31日前,英欧之间现有的一切贸易、人员往来、法律与规则保持不变,以期双方政府可以在这段时间内达成(或不达成)关于今后贸易等事宜的具体协议与安排。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3月起,各国的封锁相继到来,欧盟一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感染新冠隔离,4月,英国首相约翰逊因新冠重症住院,英欧间的谈判被迫暂停。
脱欧协议的倒计时钟摆,却并不会因疫情的蔓延而停下脚步。如果英欧不能按期达成协议,双方也必须面对英国无协议脱欧带来的巨大混乱和冲击。进入12月以来,英镑汇率就如同坐上了过山车一般,这正是国际市场在倒计时读秒之际给出的反应。好在,最终有惊无险,历经四年半的波折和艰难谈判后,双方几乎是压着终场哨声端出了这份1200多页的协议。
谈判难点:
北爱边界、渔业和“公平竞争”
英国和欧盟之间达成的这份协议,和人类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签订的所有国际贸易协议都有着本质不同。随着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过去几乎所有的贸易协议都是在“做加法”,不论是双边还是多边,内容都是如何扩大开放并降低壁垒,目的也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做更多贸易。而英欧之间的这一份协议,却是一份分家协定,是在“做减法”,其目的是将本已为零的贸易壁垒重新筑起来,但同时又要避免筑得太高造成麻烦。
英国从未参与到欧盟的货币和边境管控一体化之中。但近半个世纪来,从欧共体到欧盟,英国确实早已经完全融入了欧洲的贸易一体化进程。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货物跨越英吉利海峡和爱尔兰陆地边境,在英国和其他欧盟成员国间穿梭往来。到了2019年,这些贸易占了英国出口额的43%和进口额的51%。英欧彼此间无须任何报关单据,无须缴纳任何关税,也无需因为彼此的标准不同而承担任何行政成本。当然,英国也为此牺牲了独自制定关税的能力,不能与任何欧盟外国家单独签订任何贸易协定,不能独立制定更有利于本国产业的规则和标准,同时必须要接受欧洲法院对于相应争端的终审裁定权。
所以,英国脱欧之后,这一份近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分家协议的最大难点,也就自然落在了贸易领域。英国一方想要获得最低的贸易门槛,用“最软”的方式完成这一次分家。欧盟一方深知,就算英欧贸易可以没有关税,但由于英国今后可以自由制定自己的产品和贸易规则以及域外关税,如果不筑起一定的壁垒,英国就会将欧盟这样一个内部零门槛但对外高度保护的贸易集团撕开一个巨大的口子并从中获利,这就破坏了英欧之间的“公平竞争”原则。
比如北爱尔兰边界的问题,如何既能不在这条血腥冲突曾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敏感边界线上筑起哨所和检查站,又能让货物在分属欧盟和英国的两个国家流动起来,同时还不会导致北爱尔兰和大不列颠岛之间的主权分裂。这个“不可能三角”从一开始就是谈判的死结,甚至直接导致特蕾莎·梅政府的倒台。
不过,约翰逊的运气比前任梅要好,2019年底的大选胜利让他不再需要北爱尔兰的盟友支持就拥有了稳定的议会多数,而他最终决定在上述那个“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了前面两个角,即北爱尔兰边境不需要重新竖起检查站。北爱尔兰事实上被留在了欧盟的单一市场之内,但是来自北爱尔兰的货物将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报关、抽检、信任名单等制度,才能登陆大不列颠岛。这个“临时性的安排”将在四年后到期并接受各方的重新审查。同时,英国政府承诺将撤回曾引起轩然大波的《内部市场法案》,暂时牺牲北爱尔兰统一派的利益,这一大争议算是按下了一个暂停键,留待今后解决。
而进入2020年12月以来,双方在渔业主权问题上又展开拉锯。和北爱尔兰问题主要是英国的内部矛盾不同,英国专属经济区内的渔业产出虽然只占英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04%,但这对于岛国英国而言是主权问题。英国沿海渔民家庭多数都是脱欧和保守党的铁杆支持者,对于欧盟大公司的大型渔船在英国专属经济区大肆捕捞早已恨之入骨,但欧盟体制之下他们完全没有反抗的途径。这次,英国政府的谈判目标是在未来三年内让欧盟在英国专属经济水域的渔获量减少80%,而欧盟一方只同意减少18%,且要求15年的宽限期。
此数字一经曝光,英国舆论哗然,纷纷怒斥欧盟立场离谱,完全无视分家后的英国主权和国际法。最终,双方商定在未来五年半内将欧盟一方的渔获量减少25%,之后英国有权自行制定渔获配额。欧盟也放弃了在未来渔获出现争端时,对英国其他产业征收惩罚关税的权力。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谈判的最后一刻,英欧双方的谈判代表手中还各执一份清单,上面详列了上百种鱼虾蟹品种和捕捞量,逐一拉锯。当时正在冰冷的北海中畅游着的鳕鱼,差一点导致了这场事关数亿人前途利益的谈判的崩盘。
欧盟的最大挫败
英国脱欧,当然不是仅仅为了争谁能多吃几块更便宜的鳕鱼,而是这背后的一个被媒体和政客无限使用但其实无比难以解释清楚的概念——“主权”。
在约翰逊口中,保守党政府实现了对英国人民的承诺,英国退出了欧盟,从而拿回了英国对边境、海洋、法律、贸易和关税的主权。英国省下了每年数千亿英镑的欧盟会费支出;欧盟公民从此需要申请英国签证才可以来英国学习、工作、居住;欧盟大学生将需要缴纳数倍于英国本地学生的国际生学费;欧洲最高法院从此不再具有比英国法院更高的管辖权,双方未来可能的贸易和规则方面的争端将会送交国际仲裁机构进行争议解决(而国际仲裁正是英国大律师们的强项)。
更重要的是,英国可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与英联邦国家、美国、中国等经济体去自由谈判新的贸易协定,独立制定关税,而不用受制于欧盟对外筑起的高墙。据统计,仅在过去这11个月里,英国就和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南非等58个欧盟外经济体签署了单独的贸易协定。
不过,英国夺回的“主权”并不是没有代价的。英国公民前往欧洲(爱尔兰除外)旅行,每180天内只能获90天免签居留,也就是说,每年冬天西班牙的海岛上再也看不到那么多南下躲避风雪的英国老人,他们的猫狗也无法如以往一样仅靠一张“欧盟宠物护照”就通行无阻,而是要接种疫苗并在兽医处付费开具单次有效证明书;英国大学很可能在丧失大笔来自欧盟的研究经费的同时,又面临严重的欧盟学生短缺;从此往返英国和欧盟间的每艘船每辆卡车每架飞机,都要经过填表报关等等行政手续。而这一切,都是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东西。个体户和小型企业面对这些陌生的手续,难免会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无所适从。
而英国的离开,对于欧盟来讲则是成立至今最大的挫败。这不仅仅是失去了一位人口和经济体量都排欧盟前三的会员国这么简单,更是对欧盟这种超国家主权联合体理念的挑战。这种理念历经70年的实践,让几乎一片焦土的西欧从废墟中站起来,并在东欧剧变后,于世纪之交将欧盟东扩,从而崛起为世界一极。但是这种对传统意义上国家主权的让渡,究竟是否存在一个边界,又是否在长远未来的挑战中能一直行之有效,必将在庙堂之上和江湖之中都引发无尽讨论。
除了单一市场,过去20年欧盟力推的欧元和申根区这两大超主权实践,英国都早早选择置身事外不参与,但欧债危机和难民潮却已经让欧盟大吃苦头。欧债危机中,优等生和后进生无法妥协,西欧和东南欧互不信任;顶在难民潮一线的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等国不堪重负,大批难民营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屡屡发生暴乱。可西欧有钱的邻居们却大门紧闭,钱可以支援,但人绝不能放过来。
这一次新冠疫情中,欧盟各国更是成了一个完全没有排练过的交响乐团。由于防疫工作是各国主权范围,欧盟总部在这一紧迫挑战面前,除了后期才拨出一笔“团结基金”之外,近乎完全失语。各国如何封锁、如何检测、如何追踪,甚至关不关边境,对谁开放又对谁关闭,都完全各吹各调。考虑到申根区内部人员自由流动没有边界,这种政策上的不同步,让欧盟各国吃尽苦头。未来一年内,就算疫情不会继续恶化,单是疫苗的接种安排和经济的复苏计划,对于欧盟各国而言,就是一场利益难以平衡的你争我夺,甚至可能会成为下一颗不定时炸弹的引信。
相对于约翰逊在办公室大屏幕前紧握双拳的庆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记者会上则是引用了一句莎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台词“离别是如此甜蜜的悲伤”为欧盟一方的态度定了调。她也没有回避“主权”这个词,表示“对我来说,主权就是指我们可以没有障碍地在27个国家内工作、学习、旅行和经商,可以作为一个共同体发言,展示我们的力量”。不过,颇值得玩味的是,在使用英语讲完那些漂亮的场面话之后,冯德莱恩切成了自己的母语德语继续演讲,这回,她的话是“欧洲已经做好准备了,我们的未来在欧洲”。
(作者系剑桥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候选人,英国保守党华人之友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