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
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019年4月,在第21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联合声明中,中欧双方设定了在2020年达成投资协定的目标。
要完成这项投资协定并不容易,从谈判次数和时间就能看得出来。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我国迄今开展的谈判次数最多且范围最全面的谈判协定,前后历时7年,时间跨度从2013年年底直至2020年年底。2013年11月,第16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宣布,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至今,双方先后进行了35轮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这35轮谈判中,有10轮都是在今年完成的。
为何中欧投资谈判在2020年按下了加速键?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在今年的中欧交往中注意到了三个细节。
“24小时谈判”
首先是高层推动。
6月22日,第22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通过视频方式举行,这是中方领导人同新一届欧盟领导人首次正式会晤,也是疫情暴发后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机制性交往。
中欧领导人在会上重申,致力于在年内,也就是2020年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9月14日,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视频会晤。
中欧双方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
习近平强调,双方要一道努力,加快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马克龙表示,希望欧中投资协定谈判尽早取得成果。
工作层也保持沟通。
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中方主席刘鹤应约与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对话欧方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通话。双方就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进行了建设性沟通。
7月28日,刘鹤与东布罗夫斯基斯以视频会议形式共同主持第八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双方充分肯定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特别是就公平竞争议题取得的重大进展,将继续加强督导,加快推进剩余问题的讨论,按照领导人确定的目标在年内完成谈判,达成高水平投资协定。
12月4日,刘鹤应约以视频形式与东布罗夫斯基斯通话。双方就推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进行了建设性沟通。
执行层面也在加快节奏。
商务部条法司撰文介绍,几个月来,谈判始终保持每月一轮、每轮一整周的紧凑节奏。由于时差,谈判每天都从北京时间下午开始,经常持续到深夜。
4月开始,疫情在欧洲蔓延,欧委会也进入居家办公模式,双方团队进入疫情下“24小时谈判”新模式,谈判节奏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进一步加快。
WTO2.0
其次是中欧的经贸往来。
疫情期间,双方贸易额不降反升。
今年前7个月,欧盟27个成员国与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287亿欧元,同比增长约2.6%。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前三季度,中欧贸易额4255亿欧元,增长2.9%,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贸易伙伴。
与此同时,中国自欧进口也再创新高,中方公布的11月自欧盟进口额达创纪录的262亿美元,比去年月均进口额提高了24%。
12月10日,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在出席2020中欧企业家年终对话中总结说, 疫情暴发之初,各界普遍不看好今年中欧经贸发展,但实际情况却出乎大多数人意料,走出了一条漂亮的V形曲线,并连创数个历史纪录。
当然,中欧投资协定达成对于双方经贸往来也是更为利好。
此前,中国其实已与多个欧洲国家签订有双边投资协定。但多数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时签订的。多数协定内容仅涉及投资保护,没有市场开放。
相较于之前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国分别签订的投资协定,中欧投资协定自由化标准更高,且涉及市场准入、透明度、劳工待遇、环境、投资仲裁等多方面内容。
中国“一带一路”网几天前刊文评论称,对欧洲来说,中欧投资协定有助于确保欧洲公司更好地进入中国庞大的市场,并在当地享有公平的竞争条件。
同时,协定也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苏庆义指出,协定达成无疑能继续巩固中国作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对中国经济“双循环”中的外循环有利。
欧盟中国商会此前曾发布过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其中直言,该协定可能给中国带来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又一轮经济增长。欧盟中国商会主席也曾公开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堪比“WTO 2.0版本”。
互利共赢
还有一个细节是国际局势的变化。
一方面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新布局。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抬头,多边主义面临挑战。
不久之前,中国同东盟十国及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中国同时表示,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并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TP)。
此事当时在欧洲被广泛关注。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教授罗尔夫·朗哈默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RCEP的签署将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及签署。
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贡特拉姆·沃尔夫也提到,中欧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要加速与中国的贸易进展,需要加快与中国的投资协定谈判。
另一方面是中欧双方的战略考量。
在30日的视频会晤中,中方领导人强调,中国致力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为欧洲和世界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创造更大合作空间。希望欧方坚持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欧方领导人表示,双方共同宣布结束欧中投资协定谈判,这对欧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也将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这再次向世界表明,尽管欧中在有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都有政治意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让美国在经贸领域孤立中国的意图化为泡影”
当然,还有一个关键外部因素——美国。
环球网前不久刊文称,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拜登及其团队公开表示,希望与欧盟尽早磋商,并达成对中国经济合作担忧的共识,但却遭到欧盟的无视。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熊李力分析认为,在美国政权交接的当口,美欧关系依然存在不确定性,美欧之间的经贸措施还不明朗。而加强和中国的投资协定,对欧盟来说,是很好的避险措施。
“欧盟迟早要跟美国谈经贸,如果在此之前跟中国达成投资协定,将优化欧盟对美国的博弈谈判地位。”他说。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东升在个人微博中分析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双双落实,可让美国在经贸领域孤立中国的意图化为泡影。
相关推荐:
欧洲终于发现了:美国对中国制裁,其实是冲着我们!
本文译自英国《金融时报》12月22日文章,原题:欧洲科技公司指责美国利用制裁将其排除在中国之外
欧洲科技公司高管和外交官指责美国利用(对华)制裁将他们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同时为美国公司提供豁免。
过去两年,美国对中国公司实施了咄咄逼人的制裁,这使得它们无法购买大多数美国制造的技术。但一位欧洲企业高管表示,制裁造成了一种“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美国公司获得豁免,其他国家的企业则被排除在中国市场之外。另一名欧洲科技企业高管表示,因为被怀疑可用于军事目的,其公司被阻止向中国买家供应组件。但这些市场缺口很快就被通过中间商销售的美国供应商填补。
欧盟企业受到的影响很大。本月初,欧洲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瑞士的意法半导体公司将其年度营收目标推迟一年,理由是美国对该公司的“重要客户”——华为实施了制裁。
12月初,欧盟17个国家的电信部长签署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宣布未来两三年内将投入1450亿欧元用于半导体研究。
一位驻华外交官说:“这一宣言表明,欧洲各国政府希望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美国的制裁加速了这一进程。对于欧洲企业来说,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他们需要想办法服务这一市场。”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说:“欧洲不想卷入美中对抗,也不想在美中之间做选择。”他说,欧洲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尤其大。欧洲车企的智能及自动驾驶汽车依赖美国技术,而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和销售市场在中国。他说:“欧洲车企预计,美国将阻止向中国出口某些类型的芯片,因此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在缺少美国半导体产品的情况下在中国生产这些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