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盟达成历史性投资协定 减少投资限制 开放市场

周三(12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和欧盟领导人及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晤,中欧共同宣布完成了投资协定的谈判。

预计这份协定将使欧洲企业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并改善竞争条件,但它仍需要等待欧洲议会的批准才可生效。

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是这份协定的主要推动者,她不顾很多方面的批评和反对,在推动欧盟各国敲定拖延已久的欧盟中国投资协议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预计它能让德国大型车企等企业受益颇多。德国目前是欧洲理事会的轮值主席国。

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称,中欧投资协定“将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稍早前也在社交媒体表示,中欧“原则上”完成了关于投资协议的谈判。

有关这项投资协定的谈判始于2014年,但由于一些分歧,谈判多年来一直陷入僵局。随着美中之间日益紧张的贸易关系可能帮助中国转变了立场。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允许外企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多准入持谨慎态度,并对外企的经营施加了各种限制。例如必须要分享技术,不少行业要求外企必须与本土企业合资经营。

根据披露的协定内容,中国将禁止强迫外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并承诺在补贴方面更加透明,还将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

中欧与英欧

在有关这份协定的谈判紧锣密鼓地展开前不久,英国和欧盟刚在12月24日宣布达成了英国脱欧后的贸易协议。

据报道,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将使中国向欧盟企业开放制造业,以及建筑、广告、航空运输和电信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云计算。



特朗普执政时期,欧盟国家和美国的伙伴关系恶化。

其中一个症结是,中国要求作为回报进入欧盟的能源市场,但这遭到部分成员国的反对。考虑到国家安全的敏感性,该协议预计将使中国在对等基础上获得欧盟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一小部分准入。

该协定还旨在消除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的障碍,比如合资企业要求以及对部分行业外资占股比例的限制。

早些时候,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官员们称,欧盟各成员国驻布鲁塞尔的大使们周一(12月28日)讨论了该协议,没有国家对此有任何重大异议。

一旦双方达成预期的协定,它还需要几个月时间被转化为法律条文,并经过欧洲议会的批准,这一过程可能要持续到2021年下半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周二称,在中欧双方共同努力下,这一段时期谈判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前景可以期待,“希望协定能够早日修成正果”。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国经贸关系当中最重要的议程,”他在外交部记者会上称。


拜登团队反对?

周一,欧盟委员会报告了与北京方面谈判的进展,包括中国劳工权利权利这一核心问题。

这是一个争议性的问题。此前有报道称,中国利用大量新疆地区被拘押的维吾尔族穆斯林进行强迫劳动。北京否认了这些指控。

根据该协议,中国被要求承诺遵守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sation)关于强迫劳动的规定。

欧盟与中国的这一协议预计将与美国当选总统拜登(Joe Biden)的新政府产生摩擦。过去四年,特朗普退出世界贸易组织,并以“关税大棒”打击或威胁美国的欧洲盟友,使得美欧关系相当紧张。

本月早些时候,欧盟公布了一项跨大西洋战略,其中敦促美国与其合作,以应对中国带来的“战略挑战”。

被拜登提名为国家安全顾问的苏利文(Jake Sullivan)上周在推特上转发了中欧协定的新闻并公开写道,拜登政府“欢迎尽早与我们的欧洲伙伴磋商,讨论我们对中国经济行为的共同担忧”。

自2018年以来,中国和美国陷入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将一些中国科技公司视为国家安全的威胁。

由于中国在香港实施国安法等问题,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今年也一直很紧张。欧盟国家指责中国传播有关新冠病毒的虚假信息也让北京恼火。

欧媒披露中欧投资协定通关背后:德国突然新增议程让大使们表决

2020年最后48小时,两个重磅消息接踵而至。

它们都与欧洲方向有关:

一个就是刚刚,中欧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另一个呢,就是欧洲与俄罗斯的重要能源合作项目“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德国部分,已经竣工。

两者都是美国曾试图阻止的项目。

为了“北溪-2号”,特朗普政府还曾直接对欧施加制裁。

但是,这都无法阻止欧洲在对俄和对华合作中做出理性务实选择。

1

梳理时间线,谈判的如期完成可以用好事多磨来形容了:

2013年开始谈判,前后历经30多轮磋商;直到今年9月之前,还没取得决定性进展;德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后力推,尤其9月中欧领导人视频峰会就年内达成协定达成共识,才使谈判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并最终在2020年“年底”修成正果。



协定具体内容还没公布。但美欧媒体已从各种渠道打听到一些信息。

德国之声更是声称获得一份欧盟内部文件。文件中说,中欧投资协定“消除了某些欧盟行业在中国的投资壁垒,比如新能源汽车、云端计算服务、金融服务和健康行业等。”

当然“在对等基础上”,中国投资也会更多进入欧洲,比如“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等”。

还有欧媒披露欧盟高层如何“突然加速”,赶在年底前推动协定通关。

布鲁塞尔时间28日,欧盟各成员国大使按原计划举行一场会议。这时,轮值主席国德国突然将中欧投资协定的议题加入议程,提请大使们表决。

事后,波兰大使萨多斯有些抱怨,“这样的项目突然被加入欧盟驻布鲁塞尔大使会议议程,这是闻所未闻的。”

萨多斯说,在经过长达7年的艰难谈判后,欧盟不应“仓促行动”。



但说归说,表决结果还是体现了欧盟各国的诚实。

现场没有任何成员国“举牌反对”。连会后略有微词的那位波兰大使,也选择了赞成。欧盟外交官们都已看到“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他们显然也期待这份协定尽早通过。

一位欧洲问题学者说,这无疑是今年中欧关系中的一件大事。

一来,它给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牢固“法律”基础。

虽然中欧经贸合作一直强劲,但过去主要依靠政策。那样做的局限性在于,欧盟领导层每次换届,都会产生政策连续性的问题。但有了协定,双方合作就有了法律支撑。



二来,协定起到刹车作用,不让中欧关系后退。

因为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加上美国政府换届唤起欧洲“大西洋派”不切实际的期待,欧洲一些人今年对中国的看法更趋消极。

但投资协定的达成有力回应了欧方一些人的猜疑,尤其再次证明中国将会持续保持高质量开放。

连着敲定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这两个高水平经贸投资协定,更标志着中国对于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变得更加成熟。

如此看来,协定的意义显然已经超过投资本身。

2

再来说说“北溪-2号”。

据媒体透露,德国境内已经完成“北溪-2号”2.6公里管道的铺设工作。接下来将轮到丹麦。丹麦境内的管道长度要多一些,约147公里。



华盛顿心里估计很不好受,一直跳上跳下试图阻止“北溪-2号”,眼下看来很可能是石头上耕地,白费力气。

美国为这条“北溪-2号”可是操碎了心。

“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2018年开工,原计划2019年底完成。

谁知出了幺蛾子。

去年底,特朗普签署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霸道要求参与“北溪-2号”铺设的西方公司立即停止作业,直接导致瑞士-荷兰公司Allseas的退出。

华盛顿的制裁措施还明确提出不能为“北溪-2号”项目提供建造船舶,整个项目只能被迫暂停。彼时它已经完成了约94%。



这还没完。

今年7月,蓬佩奥又嚷嚷要再制裁那些参与“北溪-2号”建设的公司,美其名曰“尽一切努力确保那个天然气管道项目不会威胁到欧洲”。

8月,3名美国参议员向为“北溪-2号”项目建设提供支持的德国港口小城穆克兰发信威胁称,如果不停止为该项目服务,将制裁包括穆克兰市长在内所有与港口有关的人员。

是不是很霸道。



到了10月,俄罗斯刚宣布要恢复“北溪-2号”铺设工作,华盛顿就再次扩大对“北溪-2号”项目的制裁,将参与对管道铺设船只进行设备安装或现代化改造的公司纳入制裁范围。

12月初,“北溪-2号”复工。马上就有美国高官放话称,特朗普将给“北溪-2号”项目“致命一击”。

华盛顿的企图再明显不过,就是要扼杀“北溪-2号”。

3

它为什么这么在意“北溪-2号”?

最重要是关乎地缘政治博弈。

“北溪-2号”全称为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这条海底管道连接俄罗斯维堡和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将俄天然气经德国中转输往欧洲,可以绕过传统俄欧天然气管道经过的波兰和乌克兰。



乌克兰肯定不愿意,因为它会损失每年约30亿美元的丰厚过境费,也会少了与莫斯科叫板的筹码。

记得2014年俄乌冲突中,当俄罗斯说要对乌“断气”时,乌克兰还可以靠停止对欧洲输气来要求欧盟介入与俄讨价还价。如果“北溪-2号”建成,乌克兰估计难敌俄关闭天然气阀门的威慑。

而且,乌克兰是美俄在欧洲进行地缘较量的主阵地,华盛顿不会坐视这一阵地的失守。

正如美国一些议员的直白表述:“北溪-2号”管道“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是俄罗斯制造的陷阱,使欧洲及其盟国更加依赖俄罗斯”。



原因之二,无外乎就是利益。

“北溪-2号”建成后,总输气能力为每年550亿立方米。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欧盟地区的天然气市场份额将被抢占。

而美国的页岩气行业本来就负债累累,又赶上疫情的雪上加霜,它们的日子更不好过,正想通过向欧洲出口天然气来摆脱危机。

德国呢,不向美国做让步在情理之中。

德国一直依赖俄罗斯能源,约40%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尤其是改变能源政策后,俄罗斯天然气成为德国能源改革的关键。

而且,“北溪-2号”在欧洲方面尽管由德国主导,最大受益方也是德国,但是这一项目有多国参与,德国如果要拿这个项目对美进行某种交换,还得考虑英国、法国、奥地利等其他欧洲国家的态度。



联系到10月发生的一件事,就可明了法国在类似事情上的态度。

今年10月,法国叫停了美国总价值7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订单。理由是,法国发现美国出口至欧盟地区的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不环保的做法——排放污染环境的甲烷气体。

也难怪,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法国人自然也不会在相关问题上给华盛顿好果子吃。

美国吧,就是老大当惯了,始终认为欧洲是自个的“后院”,也是对抗中俄的前沿。

中俄和欧洲国家的能源以及经贸合作本是非常正常的交往,但在华盛顿扭曲了的政治化视角里,这些都成了地缘政治斗争。

但显然,欧洲国家对此不会予取予求。

环球时报社评:中欧共同送给世界一份新年贺礼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双方领导人星期三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做出了这一宣告。这是中欧之间的大事件,对仍深受疫情困扰的世界也是个振奋的消息。这是个面向未来的重大决定,是的,人类不会长期深陷疫情之中,我们总要彻底走出来的。

中欧投资协定已经谈了7年,期间的磋商有过30多轮,可想而知困难有很多。但最终完成谈判,它验证了一个道理:只要双方有加强互利共赢合作的诚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分歧。确认并推崇这个道理对当今世界意义重大,因为在很多领域,我们经常处在是相互妥协实现一个中间方案,还是宁肯赌气一拍两散、甚至激烈对抗两种不同选择的十字路口。

一些西方人很喜欢探究一个协议的达成究竟谁让步更多,以及己方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而且经常将这些问号上纲上线。其实任何协议只要是通过平等谈判达成的,就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胜利,双赢和共赢是全球化时代的基本逻辑,中欧投资协定决不可能背离这个逻辑而开辟一条有影响的岔路。

那些关于你赢我亏貌似深刻、有态度的评论,往往是些哗众取宠的东西,而且视角极窄,严重缺乏战略理解中欧投资协定的高度。当前的西方舆论场上,民族主义鼓动和意识形态高调特别好卖,但它们绝对是国家利益的伪劣产品。

这个意义深远的中欧投资协定能够在双方的共同推动下完成谈判,说明在这个各种激进情绪猎猎招展充斥舆论场的时代,理性并没有退场,它经常沉默,但非常厚实,并且会在一些关键时刻一言九鼎。人类没有理由沮丧,更没有理由放弃。

中欧之间的合作还是很多的,中国与欧洲多数国家也都有双边投资协定,但争议时有发生,与大环境的动荡相互影响。中欧投资协定一旦最终签署,将让双方相互投资得以在法律和规则的轨道上运行。世界本来就有点乱了,新冠疫情造成了更大混乱,中欧都是大经济体,双方的最新成果将给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一种确定性。

我们必须前进,而中欧只靠贸易的独轮走不了太远,更何况还有很多意识形态等因素制造颠簸。有了稳定的投资协定,双方合作将开辟出新的空间,形成动力的升级。这个协定已是中欧合作往深走且不泄劲别无选择的方式,它的谈判能在2020年底收官,这是双方共同战略魄力的写照。

今年的国际关系整体偏紧张,中欧之间也没少拌嘴,年底的谈判结果催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中欧关系的实质内涵究竟是什么?当今世界对地缘政治和价值观的谈论太多了,而公众真正最关心的是和平发展。能够促进和平发展的显然是合作,而非对抗。中欧投资协定扣准了这条主线,也扣准了人心,所以它如期到来了。它是给中欧、也是给世界的新年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