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国家治理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经济严重受挫,而国际形势更加波谲云诡。至于中国,经受住疫情侵袭的考验后,社会生活逐步恢复常态,经济复苏带给世界希望,与其他14个国家共同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推进香港国安法彰显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决心。今年,中国亦面对挑战,美国疯狂地进行打压,中印关系、台海局势复杂。然而无论发生什么,中国依旧坚定前行。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普通民众如何看待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中心日前以“中国人看世界”为主题进行年度民意调查,这是自2006年以来的第十五次。调查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态度是多元而复杂的,近八成受访者认为,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形象有所提升。

外交关系:中美关系依旧最重要,东盟国家更加受重视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会员邀约的在线问卷填答方式进行调查,调查样本覆盖16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沈阳、青岛、天津、西安、武汉、郑州、昆明、南昌、南宁、兰州、哈尔滨,回收有效问卷1945份。

在回答“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这一多选问题时,47.5%的受访者认为是“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比例位居第一;33.8%的受访者选择“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居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提及率为27.7%的“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通过对比《环球时报》“中国人看世界”舆情调查历年数据发现,中美关系连续15年被受访者视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不过,今年选择这一选项的受访者比例是历年来最低的,此前最低的数字出现在2018年(63.5%),去年则高达82.1%。

“这一调查结果较为准确地反映出中国民众对外交关系的看法。”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9年,美国发动贸易战几乎每天都占据媒体国际新闻报道头条,这很自然地影响到中国人的想法,让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在民众脑海中大大提升。不过,经过这两年中美之间的一系列博弈,很多中国人发现美国的贸易战和其他霸凌举动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因此对“美国对中国真的那么重要吗”的质疑声也变大了。

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受访者逐渐将眼光放至全球,更多地关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对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受访者比例从2018年的6.9%上升至2020年的14.8%;认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对华影响力最大的受访者比例从去年的1.6%上升至6.3%;印度近两年的“存在感”也逐渐提高,2020年有6.7%的受访者将中印关系视为对华影响力最大的双边关系。

“今年,大国之间的政治与经贸联系因疫情有所减弱,而中等国家尤其是我国周边的东盟国家,在防疫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展现出较强的意愿和积极表现,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这一协定的签署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与需求,对疫情下全球经济的复苏也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国人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很正常。”李海东说。

中美较量:对特朗普政府非常不满,对“中国占优势”颇有信心

尽管许多西方媒体持续炒作中国“极端民族主义”上升,但此次舆情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态度是多元而复杂的,并非可以简单地用“极端民族主义”来形容。

数据显示,分别有65.6%、53.2%和46.9%的受访者选择讨厌“特朗普政府”“美国军队”和“美国媒体”,远高于喜欢这三者的受访者比例。而对于“美国影视作品”“美国电子产品”“美国体育联盟”和“美国大学/科研机构”,选择喜欢的受访者比例分别是49.9%、43.3%、39.0%和36.3%,远多于选择讨厌的人。中国人民大学美国问题学者刁大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组数据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是客观和务实的。一方面,他们对美国政府单方面损害双边关系的举动感到非常不满;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的良好印象并没有受到美国政客不负责任举动太大的影响,“这为两国修复关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调查报告分析称,整体而言,调查结果反映出民众对两国之间矛盾与问题的理智立场和增进两国友好的积极期待。

2020年,不断恶化的中美关系是否会陷入“新冷战”成为国际媒体和学界关注的话题。在本次调查中,近三成(28.4%)的受访者认为“新冷战”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另有16.3%的受访者认为陷入“新冷战”可能性较小,18.6%的受访者认为可能性较大,12.0%的人认为“新冷战”已经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部分受访者对中美是否会发生“新冷战”持相对悲观的态度,但他们对中国的实力颇有信心:72.1%的受访者对于中国在中美较量中力量的显著增长表示认可;当被问及在中美博弈中两国的优势对比时,26.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处于优势,42.1%的受访者对中国的优势地位展现了充分自信。“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民调结果,它显示出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和攻击并没有动摇中国民众对国家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信心,也显示出民众对中国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依然坚定。”刁大明说。

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公众对于中国政府有着多方面的期待。其中,50.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政府应当积极参与谈判,将中美关系紧张对本国的影响控制到最低。较多人表示中国政府应该保持强硬态度应对挑战,认为在中美谈判中不应让步的受访者占43.2%。认为应该抵制美国产品与服务的受访者超过三成。只有13.7%的受访者表示为尽快缓和紧张关系,政府可以在谈判中适当让步。

美国当选总统拜登执政后,对中美关系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对于这一问题,31.7%的受访者认为拜登就任会为中美关系带来转机;28.5%的受访者对此持消极态度;另外近四成(39.8%)的受访者回答“不知道,说不清”。报告分析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反映民众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既有期待,又有担忧,也是中美关系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现实写照。

当被问及若拜登上任,中美两国会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时,48.7%的受访者选择的是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44.4%的受访者对于两国在经贸领域加强合作有着积极展望,39.9%的受访者认为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合作。选择“不认为两国会加强合作”的受访者只有12.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经历了特朗普政府动荡的四年后,不仅是中国人,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民众都对拜登抱有期待,“但世界回不到过去,中美关系也回不到过去”。他认为,拜登政府可能相对更加现实,会寻找更“聪明”的方式来打压中国。“只有当中国在一些领域真正领先时,美国才会坐下来与中国对话,而这更有可能在2030年左右发生。”

中国之治:国际形象越来越好,有效防疫成为主因

本次调查还专门就“战狼外交”设置问题。近年来,西方质疑中国搞“战狼外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近日对此回应道:“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与尊严,为了维护国际的公平与正义,就做‘战狼’又何妨?”此次调查显示,71.2%的受访者认为“战狼外交”是中国该有的外交姿态。在这七成多的受访者中,近一半(47.9%)认为中方对有关“战狼外交”的回应足够强硬,超两成(23.3%)表示不算强硬。另有4.5%的受访者认为外交部的回应比较强硬,应该收敛一些;在2.9%的受访者看来,外交部的回应太强硬了,需要收敛。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西方国家部分政界和媒体人士对所谓中国“战狼外交”的责难,实际上是他们在自身抗疫失败的局面中为自己找回面子的无聊说法。这些人能举出的例子,都是我们外交部门对一些毫无底线的攻击、抹黑和谩骂做出回击、说明事实真相。“民众对中国外交部表态的认知,从侧面印证我国外交政策是得民心、顺民意的。部分民众认为中方的对外‘还不够强硬’,也体现出我们的外交部门从大局出发,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分寸感。”

当被问及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时,77.9%的受访者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中国近年来的国际形象有所提升;不到一成(8.9%)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保持不变;只有6.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变差了。至于中国国际形象变好的原因,72.6%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有效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形象提升的原因之一。其他重要原因包括“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65.6%)、“与全球多数国家保持良好、务实的外交关系”(63.9%)、“认真履行大国的国际责任与义务”(63.4%)等。

上述调查结果看上去与西方的一些民调结果大相径庭,比如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此前一项调查称,新冠大流行加剧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和负面看法。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西方部分媒体和政客用“放大镜”看待中国的不足,甚至进行抹黑与污蔑,这对许多不太了解中国的西方民众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无论西方怎么质疑,中国在抗疫和援助他国方面做得很好,这是一个事实。”他提醒道,在与西方国家交流时,中国应该把那些对华抱有极端偏见的政客和用理性客观方式看待中国的人士分开,西方部分政客对中国的污名化并不符合欧美国家大部分民众的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当被问及“您最喜欢哪个国家”时,61.3%的受访者选择中国。位列中国之后的“最喜欢国家”是日本(2.6%)、德国(2.5%)、瑞士(2.5%)、法国(2.3%)。从2010年至2020年,美国被受访者选为最喜爱国家的比例从7.5%下降至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