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增长超预期
12月14日,湖南省长沙市发改委官网消息显示,湖南省发改委要求,12月8日起,全省启动限电措施。湖南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启动2020年全省迎峰度冬有序用电的紧急通知》显示,湖南全省最大负荷已达3093万千瓦,超过冬季历史纪录,日最大用电量6.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缺口。为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将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关键公共设施和重点企业用电,适当压限行政单位和景观用电。
同日,受寒潮影响,江西电网统筹用电负荷,调度发受电电力均创历史新高。江西省发改委决定,12月15日起,每日早晚高峰时段实施可中断负荷,并启动有序用电工作。
近日,浙江省也接连出台“限电”措施。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日前发布通知,从即日起至12月31日,省级各有关单位办公区域在气温达到3摄氏度以下时方可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且设置温度不得超过16摄氏度。
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初期,电源建设不足,电力供应不畅,“拉闸限电”成为一代人特殊的历史记忆。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我国电源储备充足,甚至一度出现煤电产能过剩的情况。新一轮的“拉闸限电”因何而起?
11月10日,在四川雅中至江西南昌特高压输电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登上80多米铁塔架设电网。史俊摄(中经视觉)
此轮“拉闸限电”的首要原因,是气温突降,取暖用电高峰来临,造成用电量突增。长沙供电公司新闻发言人吴东琳分析,湖南全省比往年提早一个月入冬,且受燃煤减少、水库水位下降、风力发电受冰冻影响无法有效发电以及外来电减少等影响,供电形势较为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出台“限电”措施主要原因并不是电力短缺,而是为了节能减排。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浙江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并无“拉闸限电”一说,“有序用电”主要是出于浙江省能源“双控”和“减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绿色发展的要求。
事实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此前已预测,四季度,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电力供需偏紧,主要是湖南、江西、广西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可能需要采取有序用电措施。据相关部门预测,今冬很可能出现大范围极端低温天气,拉动供电供暖需求大幅增加;同时,国外第二波疫情暴发导致我国部分行业外贸需求增加,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制造业生产上行,加大用电需求,因此电力行业需提前做好迎峰度冬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17日回应称,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到目前为止,电力供应保持平稳有序,居民生活用电未受影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电力需求,确保电力供应总体平稳有序。
需求响应要有灵活性
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并未出现大面积缺电导致的“拉闸限电”,“有序用电”是应对短时特殊用电高峰的常规之举。不过,此轮“有序用电”反映出的结构性用电矛盾问题也不容忽视。
执行有序用电方案并非今冬独有。受持续强降温雨雪天气影响,湖南和江西在2018年1月份就曾下发有序用电通知。业内人士表示,特殊天气会带来极端较高且不稳定用电负荷,电源类型单一的省份容易发生短时缺电,考虑到我国火电装机过剩的状态及经济性,针对这类不可持续的负荷不值得新建过多发电机组。未来,对于用电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可考虑加大外输电的稳定性。
“十三五”期间,我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电力装机容量不断扩大,但“煤电过剩与尖峰电力短缺并存”的电力结构性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出现了“全年富电量、短时缺电力”的现象,影响了我国电力供应安全。
12月14日,西藏自治区山南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和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援藏帮扶技术人员首次利用“四旋翼无人飞机”对山南市乃东区220千伏山(南)拜(珍)线路进行巡检,确保高原电网“迎峰度冬”。宋卫星摄(中经视觉)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表示,解决尖峰负荷缺口的关键已不在于继续扩大煤电装机规模,而要从电力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在根源上解决电力缺口问题。
“虽然几个省份限电的原因不太相同,但都反映出部分电力部门对用电峰谷差预测水平还有待提高。”华北电力大学教授、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对一些影响用电需求的结构性因素考虑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我国在大力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各省份推进情况不同。“在电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匹配真实的用电需求,考量各种电源之间的相关性。否则,供需矛盾还会反复出现。”
对此,曾鸣建议,因为目前缺电主要集中于用电高峰,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技术研发上,要充分考虑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灵活性。
远期来看,随着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波动性更大的可再生能源将获得更大规模的发展,其在满足用电需求方面具有特殊性,将给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带来一定的压力。曾鸣表示,一定要按照综合能源系统的要求发展电源,保障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有机糅合在一起。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王轶辰),原标题《结构性用电矛盾不容忽视》
相关推荐
多个经济大省"拉闸限电" 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两天,在一场寒潮后,国内一些地方因为电力供应压力而采取限电措施,引发广泛关注。
如浙江方面发通知要求,省级各有关单位办公区域在气温达到3℃以下(含3℃)时方可开启空调等取暖设备,且设置温度不得超过16℃。
湖南方面日前同样提到,“今冬明春电力供应存在较大缺口已成定局”,所以将采取错峰、避峰、轮休、让电、负控限电等措施,缓解电力紧缺的问题。其中长沙发改委日前发出有序用电倡议,要求全市所有空调一律控制在20℃以下,不使用电炉、电烤炉等高耗能电器。
在长沙,出现供电不足导致停电,因为没有电梯,有的市民被迫爬30楼上班。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
供需不匹配导致电力紧张是重要原因
3℃以下不能开空调、空调一律控制在20℃以下,将节能限电工作,细化到具体的空调温度层面,在以往并不多见。
在长沙的倡议中,不仅要求工商企业要服从调度,还要求广大居民积极配合,对超负荷用电的住户实施短时间内限制供电。这些相当细化的措施,从侧面反映出,今年年底的电力供应确实是出现了异常紧张的局面。
其实不只是浙江和湖南,像江西、内蒙古等地区,同样出现了电力短缺的问题。那么,为何会出现如此大面积的短缺现象?
电力供应紧张,首先往往和时节、天气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一年之中的用电高峰往往集中在夏天和冬天。今年夏天,因为用电负荷突破电网极限,湖南就对部分工业用户进行了有序用电的错峰调节。今年冬天,普遍入冬早、降温快,取暖需求增大,无疑会加剧用电紧张。
另一方面,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普遍停工停产,等到下半年经济复苏,尤其是年底,一些企业堆积了不少业绩任务,年底冲量也会加大用电需求。比如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社会11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9.4%,和经济形势的快速回暖形成了呼应。
当然,对这些地区来说,推出限电措施,一个更直接的因素是,目前国内的电力生产以煤电为主,但因为产业升级、生态环保以及化解过剩产能的因素,煤炭消费总量又有着严格的减量控制,煤炭行业也成为去产能的重要领域。
▲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如2018年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就对各地的煤炭消费总量,设定了严格的减量指标,其中浙江到2020年消费总量要下降5%左右。
而今年印发的《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则提出,2020年底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
煤炭行业去产能,一批“散乱小”的煤矿关停,自然影响到了煤炭的供应,包括电煤。
此外,由于贸易环境变化,11月的煤炭进口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时,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燃煤电厂的煤炭用量同样会受到限制,不少落后的煤电机组近几年都淘汰了。
国网湖南电力副总经理张孝军近期称,受各方面综合影响,今冬湖南省现有电源装机容量可能无法实现满负荷发电。此外,11月30日,湖南全省电煤库存同比下降18.5%,后期北方地区供煤紧张、春运运力受限,电煤储运形势不容乐观。
▲长沙多区拉闸限电市民爬30楼上班 供电局:冬季用电超限 预留指标也超了。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ID:wevideo)
和湖南一样因为发电能力滞后,而面临限电风险的还有江西和陕西省。
实际上对比煤炭产能、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增长,可以发现它们的增速并不匹配。
比如今年11月份,全国生产原煤3.5亿吨,同比增长1.5%,而火电发电量增长6.6%,两项增速都要低于9.4%的用电量增长,供需不匹配导致电力紧张,也就不难理解。
━━━━━
“十三五”能源“双控”压力或许也是原因
在相关公布的通知中,还可以发现一个细节,例如某地涉及到空调温度的相关限电措施,执行时限是本年度年底(12月31日),而非整个冬季。
这有可能是因为,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按照规划的控制目标,年底煤炭用量“余额不足”,能源“双控”面临着年终大考的压力。
前两年,发改委会对各省(区、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外公布考核结果,近两年来未见有公布。但“双控”考核的压力无疑还是存在的。
以浙江为例,在《浙江省进一步加强能源“双控”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中就明确,到2020年,累计腾出用能空间60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十三五”能源“双控”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其中煤炭消费总量比2015年下降5%以上、控制在1.31亿吨以内。
因此,“十三五”能源“双控”的压力,或许也是一些地方在年底限电的原因。
而且,能源“双控”是为了推广清洁能源,实现能源消费升级,但清洁能源的推广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它有着技术门槛和成本限制。
比如日前举行的湖南电力迎峰度冬动员暨防冻融冰视频会议就提到,一方面是用电负荷的持续上涨,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十三五”期间用电负荷年均增速达10%以上,然而电源装机容量几乎不变;另一方面,在火电因为电煤供应缺口而受限的同时,太阳能、风电、水电等发电形式,又无法做到稳定持续供应,形成有效的补充。
《湖南日报》报道,为保证水电持续发电能力,湖南省最大水电运营企业五凌电力水位均需尽量实现高水位控制,日发电量一般需控制在0.75亿千瓦时以下,而风电、光伏发电等不稳定,都难以支撑湖南电网长时间高负荷运行。
用电负荷持续上涨,然而火电产能没有增量,清洁能源又无法跟上,这无疑也会影响到电力的稳定供应。
━━━━━
能源供应和需求存在巨大的空间错位
当然,前面提到的这些背景,在全国很多地方都适用,之所以是浙江、湖南等地,电力供应出现严重的紧缺,它们自身的电煤自给率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作为主要发电燃料的煤炭,产能高度集中在少数省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的原煤产量,占全国的比例超过七成。
▲ 图源/新京报网
用电量向来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包括湖南这样的GDP十强大省,工业发达,用电量大,对电煤的需求量高。但它们并非重要的能源产地,本土并没有多少煤炭资源可供开采,像湖南八成以上的电煤需要通过外运。
以煤炭为代表的能源供应,和能源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空间错位。中国几项大的战略工程,如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错位问题。
但在电煤自主率较低的前提下,不管是从外地调电,还是调煤到本地发电,成本都不低。就前者而言,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且中途还会有不小的损耗。至于长距离运煤,还容易受天气影响,尤其是进入冬季的冰雪天气。
而在煤炭去产能和消费总量控制的背景下,这些高度依靠“外煤”的省市,无疑面临着更大的电煤供应压力,传导到下端的发电环节,自然也会影响电力的供应。
所以,综合来看,部分地区出现缺电现象,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有天气变冷的自然因素,也有疫情之后企业年底满工满产赶单交货的背景,当然,它也是产业转型、能源领域消费升级压力下,部分经济大省电煤供应缺口的一种集中呈现。
━━━━━
对个人用户的干预作用有限
总体来说,推广可替代的清洁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是未来经济转型的大方向。
一些地区通过限电来“减煤”,缓解供电紧张,可能的确有突击的成分在,但降低煤炭消费的路径依赖,培养节能意识,确实要有细化到具体指标的决心。
当然也得看到,一方面,对用电的限制,更应该聚焦公共机构,对个人用户的干预作用毕竟有限。
另一方面,疫情以来,经济好不容易回暖,要警惕指标层层拆解,压力传导到基层,简单粗暴的拉闸限电,对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