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位聪明网友很快想到,原因可能是——缺电了!
不仅空调动力大减,此时浙江义乌的路上,也是乌漆嘛黑:
停电源于浙江近日发布的一条不可思议的限电新政策:
政策更是分门别类地划定出一份“停电计划表”,将企业分为A, B1, B2, C, D类型,24小时监控其用电。
这么一来,工业生产受到影响,作为“世界工厂”,恐怕结果是左手停电,右手停货啊……
多米诺效应一触即发:由于停电,外贸订单就得延期;延期就得交罚款;交完罚款就得更努力搞生产;搞生产就得大量用电……
总之,大家心累了……
江西、湖南等地也开始有序限电,不仅在早晚用电高峰期直接“拉闸断电”,白天也频频停电,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无法使用电梯,写字楼的员工爬二三十层楼上班,难道是想……让这些社畜手动取暖?
市民则抱怨,手机没电了,跑到地下通道充电去了……
餐厅也被限制只能在用餐时段开灯,吃完饭就得关灯……
2020的冬天又格外凛冽,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取暖成了大问题。
采访中,有网友惊叹到:大区域停电,还没听说过?!湖南2018年暴雪的时候,都没出现过如此“壮观”的现象。
据此,湖南省电力局解释,今年气温突降,霜降冰冻双打击,导致电力整修和维护系统苦不堪言:
而入冬太早,用电量的增加也超出了预算:
“咱们每家每户生活条件都好了,电力负荷一年比一年重。其实,我们每年都会留出富余电量,今年竟然都不够用了!”
至于恢复供电的计划,工作人员表示,就……还没什么计划。
截至今日,限电单位恢复正常工业生产的时间还未明确。
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得很快,十几年都没出现过限电。那么,剪开这个“电力缺口”的钳子,是什么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压制薄弱的基础建设,能源供给被压出了“断崖”。
11月份开始,中国经济全面回暖,工业生产迅速恢复。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1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10月份的6.9%略高,甚至高于《华尔街日报》经济学家早前所预计的6.8%。
图源:新浪财经
媒体预计,中国的经济走势还会继续攀升,迎来第四个高峰:
图源:马新社
而湖南、浙江、江西势头更猛:工业增加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用电量屡屡破纪录。此时又遭遇罕见的冰冻,导致这些地方本来就滞后、容量极其有限的电力系统,相当于一只跛足,被“经济”的飞毛腿带着在雪地里跑,更显颓废无力。
另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的清洁能源有限。虽然近几年在资源丰富的雅鲁藏布江修建水电,却还没怎么开发,我国七成能源还是以“火电”为主。冬天是枯水期,水电就更指望不上了,对煤炭的依赖性达到极点。而湖南、江西、浙江这几个省的煤炭运输距离又较远,所以成了全国的“重点缺电保护对象”。
耶鲁藏布江的水电工程在开发中
说到环境污染的“悍主”——煤炭,事情就更深远了。
煤炭依然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稳居50%以上: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源:智通财经)
这几年,雾霾的肆虐吹起了环保风暴,中国减少使用低质煤,关闭了大量小煤场,导致山西生产的无烟优质煤,被没日没夜地开采,产能几乎饱和。
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没煤烧了,怎么办呢?
使用液化天然气?是个办法,也推广过。但中国的液化天然气极度依赖进口。根据预测,到2020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会达到43.1%:
谁是主要进口国呢?澳大利亚。这哥们和中国的关系,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这两年在经济上撕破了脸,贸易上互相制约,格局十分紧张,不管是政府还是民间,关系都一团糟,导致天然气进口的成本也上升了。
图源:BP能源统计
所以,问题出现了:如果单一依靠天然气,会威胁到我国的能源独立性。
天然气行不通,那再回过头去看煤炭。其实,我们不缺煤炭,缺的是“低价煤炭”。今年,我国主要的煤炭进口国——蒙古国和印尼,都因疫情,减少了煤炭出关,最早明年1月份才能恢复常态。
而10月份起,我国限制从澳大利亚进口低价优质煤炭。
澳洲煤炭和国内煤炭每吨的价格差在100~200元。一直以来,南方电厂喜欢买进口煤,因为和国产煤相比,便宜太多。而中澳关系的僵化,导致外部的优质煤进不来,北方煤则陷入“内卷”。
图源:中财网
中国试图从周边国家进口煤炭,试图增购印尼煤炭,但质量远不如澳煤。从北方调运煤吧,国产煤开采成本高,时间周期又长,仍不是好办法。
对此,争议不断,众说纷纭。一些人反驳道,说我们依赖澳洲,就是胡扯:中国产煤量大,是最大的甲方,不至于受其他国家的牵绊。要谈制约,也不至于被加拿大这个小兵小卒扭曲了方向,打偏了靶心。
对此,有人指出,我国煤产量虽然是妥妥的重量级,采煤效率却欠佳:回采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意味着大吨位,也产生了大浪费。而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采一丢一”更是加快了其消耗。
图源:搜狐新闻
一个经济学上的观点是: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通货膨胀严重,各国在史无前例地海量印钞——钞票是到位了,可村头厕所呢?还是没有纸……
而此时,发改委将煤炭价格压制在640元/吨。在供不应求之际,过渡介入价格体系,导致整个系统扭曲:有煤的也藏着掖着,不想卖,反而哄抬现货价格。谁能拿到煤,是个未解之谜,大概率要靠关系。
看来,经济起飞之际,供应力不足,偏逢寒冬和国际关系的霜降,这一切影响煤炭价格走向,使之行踪迷离,最终决定了今天写字楼里的灯亮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