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规划已完美收官,取回的月壤将如何处理?未来月球探测还有哪些看点?17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探月工程多位负责人一一解答。
经过16载不懈努力,中国探月工程取得了“六战六捷”的优异成绩。从嫦娥三号、玉兔号到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再到嫦娥五号,精彩演绎了探月之旅。中国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说,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嫦娥五号任务相比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来说,跨度更大,虽然最后返回地球的只是嫦娥五号探测器四器中的一器——返回器,但其他几个器的后续命运及用途其实也早被纳入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通盘设计中。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胡浩介绍,本次任务完成得较好,在月球轨道上留下了轨道器。“为了能够多采一些样品,我们在月球轨道上还要搞一次交会对接,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和地球轨道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是目标比较小,月球又比较远,要求的自主能力就比较强,同时测控手段有限,支撑的条件也有限,所以交会对接也是我们要克服的难点,也是创新点。”
在嫦娥五号之前,苏联曾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过3次无人月球采样返回,总共带回326克月球样品,美国曾在1969-1972年间,进行过6次有人月球采样返回,共带回月岩样品380千克左右,为月球研究提供了直接依据。这一次,嫦娥五号带回的2kg左右的月球样品又将如何处置呢?
据介绍,嫦娥五号探测器取回的样品将分成三类,一类进入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进行科普教育;一类是进行月球样品科学研究工作。样品除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作为主要存储地点以外,还将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乡进行异地灾备。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说:“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43度的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作出很多科研贡献。另外,对于采回的月球样品,我们会妥善存储,包括异地灾备存储考虑。绝大部分样品会用于科学研究,希望能够深化我们对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认识。”
据了解,月壤中第三类的考虑是依据国际合作的公约和多边双边的合作协议,我国将发布月球样品和数据管理办法,与有关国家和世界的科学家共享,还有一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可能作为国礼相送。比如联合国外空司曾向我们表达过类似愿望,我们也在研究商谈当中。那么,我国是否会把月球取回的样品分享给美国的NASA呢?吴艳华回应:“第一,外空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政府会按照《外空条约》来执行。第二,中国政府愿意与各国志同道合的机构和科学家共享月球样品,包括有关探测数据,来进行科学分析。不过遗憾的是,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沃尔夫条款’,限制美国NASA、国务院科学委员会等官方机构与中国航天往来合作。能不能合作还要看美国政府的政策。我们愿意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原则基础上,同美方无论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还是科学家、工程师开展真诚友好的合作。”
“心至苍穹外,目尽星河远。”我国对于深空探测的实践还远没有结束,目前,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正在奔火途中;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探月工程四期,总共包括四次任务。第一次任务是嫦娥四号月球背面着陆巡视探测。第二次任务是嫦娥六号,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论证工程目标和科学目标。规划当中还有嫦娥七号和八号任务,我们准备以此为契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论证初步建设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或者验证核心技术。
发布会后,吴艳华向记者透露,嫦娥六号除了正在论证月球极区采样返回的相关工作,还有可能从月球背面取样返回。
吴艳华:我们这么多任务都是在未来15年之内陆续完成,哪一个在前哪一个在后我们要有一些平衡。现在规划有(嫦娥)六号主要以(月球)南极为主,如果鹊桥(嫦娥四号中继星)在天上工作状态很好,我们也不排除(嫦娥)六号到月背去取样,因为现在人类还没到月背取过样,这样对全世界科学家做科研更有意义。
记者:如果要是月背的话,取样不是难度更大了吗?我们会用新的技术改进吗?
吴艳华:航天是不断开创高峰的。我们有前面六次任务的基础,就是为了探索奥秘,必要时还是应该冒风险。这样我们能够取得月背的样品,对人类做科研作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行星探测的规划也基本明晰,有待国家审批。其中,第一个任务就是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已经在实施过程中,吴艳华表示,目前天问一号状态非常好,累计飞行约3.7亿公里,距离地球超过1亿公里。吴艳华说:“如果按照预定的计划,明年2月中旬到达火星,开始绕火探测。明年5月中旬,计划着陆火星巡视探测。这之外,我们还规划了三次行星探测任务,包括一次小行星的探测和取样,一次火星的采样返回,还有一次木星系环绕探测。”
从载人航天来说,按照“三步走”的规划,明年、后年是三期工程建设非常繁忙的时间,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空间站共计11次发射任务,包括明年上半年计划发射核心舱,两个试验舱,四艘货运飞船,还有约四艘载人飞船,然后要开展大量的在轨科学实验。
根据探月工程四期项目内容,嫦娥七号、嫦娥八号有望建立月球科研站,这是否意味着未来中国载人登月和到月球上旅游将成为可能呢?吴艳华回应,未来关于有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先搞关键技术攻关,再规划论证是不是要搞载人登月。吴艳华说:“我们搞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目前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返回的必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至于能不能搞载人旅游,我个人认为,从技术上是没问题的,关键是耗费很昂贵,现阶段还是要以服务于探测、服务于科学为首要。”
航天里有句话说得好,“航天发展,运载先行”。换句话说,我们火箭的运载能力大小关乎未来每一个航天任务成功与否。吴艳华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长征五号、六号、七号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完善无毒无污染新型火箭序列,进行重新整合,保证新一代运载火箭能够形成序列化,满足各种轨道、各种重量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吴艳华说:“中国重型运载火箭搞不搞,怎么搞?我可以告诉朋友们,这个肯定要发展,我们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的迭代优化论证,待条件成熟,会报国家审批。”
探月总工程师:中国2030年前 在月球南极建基地
▲ 探月总工程师:中国2030年前 在月球南极建基地
中国月球採样返回任务嫦娥五号成功,探月「绕、落、回」三步走多年计划收官,令人猜想中国航天下一步有何计划之际,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披露重磅消息。嫦娥五号无人登月后,中国料推载人登月计划。吴伟仁表示,中国会在2030年之前,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基地。
新华社周四(17日)刊出吴伟仁专访文章,记者问嫦娥五号已经回来了,中国探月工程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吴伟仁指出:
「2030年之前,我们将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基本型。」
月球自转和环绕地球公转的规律决定了,从地球只能观测到月球正面,而月球上的「一天」长28日,一个白天相当地球14日,一个黑夜也是14日。
吴伟仁表示,中国未来会立足于全月面到达,会在月球南极研製建设一个科研站,在月球南纬89度,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的光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是14天白天、14天黑夜,没有连续的日照,一些仪器设备就不能连续工作。
「如果我们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我们可以长时间对地球进行大动态、全方位、稳定的观察。」
吴伟仁还预计,随著后期科研站规模的扩大,我们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盖房子、打砖、3D打印等工作,同时也可以在月球上开採矿物,这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我们还可以藉助月球做跳板,前往更远的深空、更远的星球。
他称,中国航天队伍年轻人居多,还不断补充新血液。「在这个团队中,年轻人贡献很大,我们的希望很大,年轻人发展的势头也很好。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这个队伍。我相信,未来,这个团队裡会产生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