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压力,不少国家都把疫苗看作是救命稻草,争分夺秒地批准和购买。中国在防疫工作方面为世界做出示范之外,在疫苗研发领域也行走在了最前列。但一些人却又动了“歪心思”。

继巴西政府12月14日污蔑中国疫苗标准“不透明”之后,英国《金融时报》12月17日发表评论文章,主动“关心”中国海外疫苗“质量合格的程序问题”,还称“若(中国)解决不好,可能产生严重的外交、政治和经济后果。”却对英国当地接种辉瑞疫苗后出现的严重过敏案例只字不提。



图源英国金融时报

英媒《金融时报》表示,新疫苗应该走完动物和人体的临床试验,并证明合格后才可以推广。首先是用动物做实验,并将数据和资料公布于众,然后才可以进入三期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英媒偷换概念,将12月5日中国报道中提到的“5个疫苗正在按程序按标准开展Ⅲ期临床试验”包装成中国制造的新冠疫苗(尤其是海外疫苗)都还没有完成III期临床试验,污蔑称“中国疫苗产品没有走完国际公认的全部研发流程”。但纵览全文,英媒没有提供任何有力的证据。

真正的事实却是,12月9日和12月13日阿联酋和巴林先后官宣,中国疫苗在当地注册上市。

阿联酋通讯社表示,该款中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对抗病毒感染的有效性为86%,中和抗体转阳率为99%,能100%预防中度和重度的新冠肺炎病例。而且相关研究没有发现疫苗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一临床实验由125个不同国籍的约3.1万名志愿者参加。

巴林国家卫生监管局在官方通报中称,在对42299名接种志愿者进行检测后,他们也得到了一样的数据。中方疫苗上市的决定基于该疫苗在数国进行的临床试验数据,以及多家权威机构对这些数据进行的彻底审查和评估。



阿联酋卫生部长接种中国研发新冠疫苗 图源阿联酋通讯社

英媒为了让人们相信其说法,还特意炮制出这样一段评论:“事实上,因为中国国内愿意做实验的人越来越少,中国疫苗的相关人体试验正在国外部分国家进行。”当然,也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真正的事实是什么呢?中国疫苗的人体试验之所以在国外进行,是因为国内防疫行动坚决且迅速,疫情控制得很好。早在今年3月,因为新冠患者样本不足,多项中国的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试验就被撤销。

简而言之,不是中国民众不愿意做疫苗试验,而是因为中国国内就没有那么多新冠病人。



反倒是英国自己急匆匆使用的辉瑞疫苗,连一些基本的关键数据都存在争议。



图源Nature

英媒前脚宣称,“面对福奇的批评(其实是提醒),英国捍卫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源英国广播公司

后脚就打脸,两名英国的医护人员在注射辉瑞疫苗后,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



图源英国电讯报

英国《金融时报》有心思“关心”中国出口疫苗的“质量合格和程序问题”,为何不关心一下英国接种辉瑞疫苗的程序问题和质量问题?而这只是其一。

英媒宣称,“疫苗对人体健康可能的严重后果”会对中国产生严重的外交、政治和经济后果。

在经济方面,中国在海外的疫苗在当地注册而没有在国内注册,在法律和知识产权上,国别属性就不属于中国了,“这对企业来说,收益已经大幅减少”。

在政治方面,世界性抗疫和“疫苗外交”都有现实政治意义。如果中国在海外的疫苗取得成功,那么国外注册会削弱这种现实政治意义。

简而言之,英媒关注的点并非疫苗在医疗、健康和卫生领域的作用,并非关注疫苗如何拯救生命、遏制疫情,而是关注于“经济收益”和“政治利益”。言下之意,疫苗“走出去”,中国捞不到多少好处。

“做好了无功,没做好有罪”,英媒接下来就开始数落中国疫苗走出去的“坏处”。

英媒称,在外交方面,中国疫苗在海外的推广涉及了很多部门,“麻烦多多”。

在政治方面,如果中国的疫苗出现问题,全世界会对中国的科技水平、产品质量乃至综合国力产生非常负面的印象,国际负面舆论也会接踵而来。世界发达国家没有一个使用中国疫苗的。

英媒还表示,中国的海外疫苗还会带来经济类纠纷和法律责任纠纷。

这个问题我建议出门左转,由美国来回答。

辉瑞疫苗在英国和美国都出现了过敏问题。那么这是美国公司(辉瑞)的问题,还是英国政府的问题?全世界人民应该对美国的综合国力予以否定,还是应该对英国的媒体水平产生怀疑?



图源纽约时报

英媒有心思“假想”中国疫苗出现安全问题,有心思“关心”中国因“疫苗质量问题”可能受到的国际“负面印象”。为何不去担心一下,英、美两国在疫情面前不负责、不作为,在累计新冠确认人数和累计新冠死亡人数方面长期“霸榜”后,自己所形成的国际负面印象?



图源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2月17日数据

能否想到,那些因为疫情而离开的生命、破碎的家庭和凋敝的经济?

而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

严谨地讨论疫情的质量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经济和外交问题,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普通的中国人,我们不是不能接受国际社会的“质疑”。我们不能接受的是所谓的质疑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于情不通。批评不是问题,问题是只有在可靠的证据、严谨的逻辑和客观的立场之上,批评才有意义。

早在今年3月,中国就表示,在疫苗研发方面,既要争分夺秒,也要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中国对疫苗研发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技术法规可以遵循,这些法规和技术要求和WTO等国际标准是一致的。



在没有数据证据和科学讨论的前提下,英媒对“假想”中的“中国疫苗安全问题”进行炒作,是有违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的。

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该国疫苗过敏问题时,有一个小标题起得好:“不要迷恋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