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是真的不会尊重与信任人吗?


2011年11月28日上午,梁孟松站在法庭上都快哭了。他为在台积电所受的委屈吐了半小时“苦水”,说到激动处,他哽咽如泣。他觉得,为台积电16年兢兢业业做事,却被逼离开,尊严受损,实在太难堪。

“他们在未经我同意下,发布人事命令”

“这几乎使得我无法面对公司所有认识我的人”。

9年后,这样的事情,在中芯国际重演了一遍。

昨天深夜,中芯国际曝出大瓜: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力邀蒋尚义回归,担任副董事长,引爆并未事前知情的梁孟松不满,故而愤而向董事会提出书面辞呈。

DIGITIMES的报道称,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梁孟松将直接向蒋尚义汇报。

这事突然到什么程度呢?据说蒋尚义已由美国抵达上海,正在进行隔离,而梁孟松是一周前才接到周子学的电话告知。

目前,蒋尚义出任中芯国际副董事长的决议已经生效。梁孟松也已正式提交了辞呈。虽然董事会尚未批准梁孟松的辞呈,但是,从此番梁孟松的声明以及历史来看,似乎已无多少回旋余地。毕竟,我们又看到了似曾相识的字眼:

我深深的感到已经不再被尊重与不被信任。

中芯国际的官宣公告显示,蒋尚义有权根据聘用合约获得年度固定现金酬金67万美元及年度激励。


公告中还有一个关键信息,对于蒋尚义的任职,梁孟松无理由投弃权票。


随后,网上传出梁孟松在董事会上公布的一份辞职声明。在声明当中,梁孟松表示,自2017年11月担任中芯国际联席CEO至今已有三年多,几乎从未休假,在其带领的2000多位工程师的尽心竭力的努力下,完成了中芯国际从28nm到7nm工艺的五个世代的技术开发。梁孟松强调,这是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16日晨,港股中芯国际开市前停牌,15日收报20.25港元。A股截至午盘,大跌超7%。

对于梁孟松辞任一事,公告称,公司目前正积极与梁博士核实其真实辞任之意愿,任何关于上述事宜的进一步公告将适时作出。任何公司最高管理层人事变动,以公司发布公告为准。

1.

/ 梁孟松、蒋尚义,一山不容二虎?/

梁孟松与蒋尚义均是台积电“老将”,都曾在台积电研发团队任职,都是半导体传奇人物。

梁孟松今年已经近70岁,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电机工程及计算机科学系并取得博士学位,为电机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其在半导体业界有逾三十三年经历,曾于1992年至2009年在台湾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资深研发处长。

按梁孟松的前下属形容,梁是个技术狂人,能力强、要求高、脾气急、做事脚步飞快,跟着他工作可是要狠狠地绷紧神经,没有日与夜的差别,也没有周末假期,是十足的工作狂。

自2009年愤而从台积电离职后,其毕生愿望,就是打败台积电。2011年加盟三星之后,三星像是获得九阴正经一般,在半导体领域迅速崛起。制程工艺迅速突破,并接连拿下了苹果和高通的大单。为此,台湾商界、政界、法界合力围剿,判决梁孟松不得在2015年9月之前回到三星。之后三星工艺不过关,再次落后。

据传说,三星给梁孟松的年薪折合成新台币约为1.35亿,是台积电的三倍。

三星掌门人李健熙有一段名言:三个比尔·盖茨就能把韩国提升一个档次,自己的任务就是找到三名这样的天才。

对于李健熙而言,梁孟松就是芯片界的比尔·盖茨,值得不惜成本招揽。

2017年,梁孟松加盟上海中芯国际任联合CEO,在300天内,就攻克了14nm工艺技术的难关,将工艺良品率提升到95%。尤其是,网传辞职信中他提到:

5nm和3nm的最关键、也是最艰钜的8大项技术也已经有序展开, 只待EUV光刻机的到来,就可以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11月12日,中芯国际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梁孟松曾表示,目前14nm量产良率已达业界业界量产水准,但我们距离世界一流企业,还有一定的技术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此时爆出要辞职,投资者也很担心对中芯国际的股价影响。

蒋尚义是梁孟松的老领导,今年74岁。

他在半导体领域从业45年,是半导体界的领军人物。曾在台积电任研发副总裁、首席运营官(COO)等职。于2016年12月首次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

任职期间,中芯国际的新工艺从28nm推进至14nm,同时在12nm工艺研发方面取得突破。

2019年6月,中芯国际公告称,蒋尚义因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将不再连任。

不久,蒋尚义便加入武汉弘芯担任CEO,但今年,投资超千亿的武汉弘芯项目被曝厂房土建工程烂尾。对此,蒋尚义选择“急流勇退”。

11月17日,蒋尚义通过律师发表声明,称自己于6月份辞去武汉弘芯的董事、总经理及CEO首席执行官等一切职务,自辞职后于7月已不支薪也不再担任武汉弘芯半导体的任何职务。

蒋尚义最近一次对外表态时曾谈到,其对半导体仍有很强烈的热情,并且热衷先进封装技术和小芯片(Chiplet)。“现在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技术已经做到14nm、N+1、N+2,相信在中芯国际实现我在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的梦想,可以比在弘芯快至少4-5年。”他说。

蒋尚义称其决定加入中芯国际的关键是,中芯国际有先进封装的基础,同时先进制程技术已经推进至14nm、N+1、N+2,能够实现其在先进封装和系统整合方面的梦想。“我只是很单纯的工程师,我有权利追求我的理想和事业的目标,尤其是技术上的理想。”他说。

2.

/ 中芯国际:内斗一把手、

“友商”的免费培训基地 /

其实,在梁孟松加盟中芯国际之后,业内就曾多次传出梁孟松与另一位联席CEO赵海军不和将要离职的传闻,但是可能是有着董事长周子学在其中调和,使得这些传闻只是传闻而已。

此前,外界还憧憬着,“蒋尚义或将成为赵海军、梁孟松与董事长间的沟通桥梁”,使得中芯国际内部管理层更加的团结,在中芯国际正面临着美国的种种打压的背景之下,继续推动中芯国际的发展。然而,谁曾想到,蒋尚义的回归,竟然直接导致了梁孟松的辞职。

“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

“全村希望就闹内讧给村民看?”

“中芯国际,芯片是其次,内斗我在行。”

对于中芯国际此举,网络一片哀叹。

虽说一山难容二虎,但是难的事,不代表做不到。做成难办的事,才撑得起伟大企业的门槛和壁垒。中芯国际犯了大错误!

内斗,一直是中芯国际过去20年的噩梦。

2009年11月9日,人在苏州的王宁国,突然接到来自北京的一通电话。王宁国并没多加思索,就答应了接任中芯国际总裁。

张汝京随即3个小时后,就递出了辞呈。

据称,让张汝京萌生去意的原因,是:

中芯董事会内部不接受他希望与台积电张忠谋谈判和解的主张。

中芯董事会的顾问与美国律师事务所WSGR向董事会坚称,在台积电所举证的60多项专利中,只有5、6项是有问题的,游说要让官司打下去。最后董事会决定采纳主战派的意见。

《一通神秘电话 小张下台》——中华工商时报

随后,又是CTO杨士宁与CEO王宁国爆发内斗,最后两人都离开中芯国际;如今,时隔9年,联合CEO梁孟松却又公开在临时董事会中震撼性向董事会递交书面辞呈,再度震撼业界。

“我的上司被因高层派系斗争被‘赶’走了,管理层变化严重影响了我的团队,后来我实在忍不了这种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就走了”,不少人因为管理层之争而离开。

视为中国芯希望的中芯国际,人才流失率高一直是短板。据中芯国际《2018 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2018 年中芯国际员工流失率 22%,约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1.3 倍,是台积电的 5 倍。

“钱少事多”、“收入与工作难度不成比例”是促使很多员工决定离职的主要原因。

“中芯国际在圈内被调侃是‘斯米克血汗工厂’,工资待遇普遍偏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行业里算是垫底的”,一位熟悉中芯国际的半导体投研从业者称。

据他所知,中芯国际一线工程师的平均年薪不到 15 万元,开给知名实验室出来的博士年薪也不到 30 万元,这个水平只有行业龙头台积电的几分之几。

台湾相关专业毕业生刚进入台积电,起薪有约 50 万元以上的年薪,干上几年,薪水 + 股票分红便可拿到 200 万元左右,如果再干长一点做到部门小领导可能就有好几百万元年薪。老员工大都有台积电的股票,退休的人每年股票分红能拿到数百万元。

在知乎上,有匿名中芯国际员工吐槽,薪水无法支撑起在一线城市买房。

在中国芯片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这些都导致中芯国际的员工“一挖就能挖走”。

进来一大批毕业生,干不到一年就不剩几个,超过三年的少之又少,有能耐的基本都跳槽了,甚至出现过成建制的跳槽情形。

也因此,中芯国际被调侃是“友商”的“黄埔军校”、“培训基地”,从那里出来的人大都去了三星、台积电、英特尔等大厂,薪资往往也会翻数倍,一些来挖人的中小厂商或新公司开出的薪资都要高出中芯国际一大截。

但薪资问题只是表象,根源还在内部管理的种种问题,而这又是中芯国际各方股东利益争斗长期积累的结果。

20 年来,中芯国际发展历史上经历过 4 任董事长、5 轮 CEO,掌门人几度更替,内争不断。企业内部派系众多,台湾系、海龟系、本土系难容水火,利益盘根错节。

3.

/ 从披上洋装的四不像,

到控制权之争 /

被视为中国芯希望的中芯国际,创立伊始,却被迫披上一件洋装。

2000年,为避开《瓦森纳协定》对中国先进技术的禁运,创始人张汝京一度将总部设在上海的中芯国际的注册地选在了开曼群岛,并引入大量且分散的外资股东入驻。

此外又先后将德国英飞凌、新加坡特许半导体、日本东芝、富士通等芯片巨头从客户变成了利益绑定的股东。

一路结盟,中芯国际的股东数量也从2000年刚成立时的16名,一路膨胀到4年后美国上市时的75个。


凭借着这种特殊的背景,中芯国际既有大陆的给钱给地的资本扶持,又有国际一线企业给予的技术与客户资源。刚一成立,就成为了明星级别的“国际战队”。成立仅仅两年多时间,中芯国际的单月芯片产量就突破10万片。并一举在2003年底,拿下了全球第四大代工厂的宝座。

但国企、外企、上游客户等各方资本加盟,也让中芯国际内部的势力被分割成了三派:

第一派,是作为大股东,想要借着中芯国际,来扶持本土产业链的政府与国企派力量;

第二派,是作为实控人,想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向国际化格局发展的台湾派高管;

第三派,则是以实现盈利为最终目的的众多海外投资者。

看起来,三派都是为了中芯好,但扶持本土、做大、盈利,在当时中国半导体产业积贫积弱的前提下,却是一个根本无解的死循环:

首先做大与扶持本土之间的矛盾。中芯国际要想获得一流客户的认可做大,就必须将美国客户放在第一位,在力不能及的情况下,过多扶持本土企业,只会将自己一同拖入泥潭;

其次是做大与盈利的之间的矛盾。当时中芯国际重点发展的存储代工,是一个周期波动极大的产业,即便成熟大厂,挣一年,亏三年也是常有的事。

这就导致,成立初期,中芯国际的工厂建得越多,亏得也就越多,从2000年创业,一直到2009年张汝京卸任,整整十年,中芯国际的利润都持续为负。

各方诉求难以同时满足,公司治理中,矛盾也就不时地冒出头来。

张汝京任期内,他一直试图在这三者之间维系小心翼翼的平衡。但就像走钢丝,一旦台积电等外力施加而来,平衡就会立刻打破,而作为直接负责人的张汝京以及后来的历任总裁,也就成为了三方博弈中最先被献祭的角色。

2004年,中芯国际于纽约、香港两地上市,仍保持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


▲2004年底中芯国际股权结构图。来源:混改风云

于是,国有资本开始进场,大唐电信一举成为中芯国际的最大股东。


▲ 2008年底中芯国际股权结构图。来源:混改风云

2011年,据说中投集团要投资3.5亿美元的主张遭到极力反对,最终只投了2.5亿美元,获得11.6%股权,成为中芯国际第二大股东。大唐为了确保其股权不被稀释,同期注入1.02亿美元,使其股份占比提高至19.14%。

科创板上市后,大唐电信持股降至12.04%,第二大股东鑫芯香港是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9月份刚减持了中芯国际约1.17亿股,最新持股比例为11.22%。

关于此次重大内讧,不少芯片人士称,梁孟松是中芯国际不可缺少的人才。中芯又要面临巨大的考验,这回得需要谁来调和? 怎么调和?

参考资料:

[1].《突发:4000亿中芯国际被曝“内讧”!CEO梁孟松提出辞呈:感到不再被尊重与信任!背后发生了什么?》—— 中国基金报

[2].《“一挖就走”,中芯国际为什么留不住人?》—— AI前线

[3].《中芯国际被制裁背后的三次战役与一根钢丝》—— 远川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