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余震未了。
继“马以今服”之后,苏宁出事了。
晚间,多家权威媒体曝出,张近东父子“卖身”马云,把手里的股份悉数抵押给了淘宝公司,以换取10亿债券回购资金。
股权出质登记日期为12月4日。
而就在两天前,苏宁官方还紧急辟谣,对市场上关于苏宁集团资金链断裂的不实传闻,已经报案处理,并将追究造谣者及传谣者的法律责任。
但这一切“谣言”,今天却真真实实的出现在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
这意味着,传言非虚。
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苏宁电器的总负债规模就突破了3000亿元。11月份,又传出将出售电商业务断臂求生的传闻,后被否认。
随着永煤债券违约事件开启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国内债券市场开始走进至暗时刻。
永煤、豫化能源、包钢、紫光等债券价格大多暴跌,国企债券3A级债券评级的刚性兑付信仰被打破,债券市场一片萧杀。
而在汽车巨头华晨轰然倒塌后,苏宁也抗不住了。
存续债券在二级市场上迎来持续大跌,主体评级也被列入观察名单,加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多家机构开始回抽资本。
张近东父子,开始把眼光投向昔日的好基友恒大和万达。
毕竟,当许老板10月份发出求助信的时候,是最大的战略投资者苏宁以200亿领头,帮助恒大艰难度过危机。
而此前万达甩卖求生时,也是隔壁老张出来顶的包,先后吃下了万达37家百货门店,帮老王默默扛下了数百亿。
但恒大和万达已经成功上岸了,现在却轮到了苏宁无比艰难。
更可怕的是,随着风险聚集,苏宁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爆雷点。
眼看恒大、万达回救无望,张近东只能指望另一个好兄弟了。
这个兄弟,就是马云。
作为苏宁易购的第二大股东,阿里握着苏宁易购的20%股份。
而此次张近东父子把苏宁控股和苏宁置业的几乎所有的股权,主动送到了马云手上,这是以命相托啊。
但马云的日子又好过吗?
随着蚂蚁的暂缓上市,苏宁悄悄潜入的资本成了烫手山芋,不仅钱拿不出来,而且还直接把苏宁原有的血给抽干了。
谁能想到,本来想靠蚂蚁IPO发一笔横财的,最后会变成了一场横祸呢?
谁又能想到,看起来受伤的是马云,倒下的却是苏宁呢?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所谓隔山打牛,也不过如此吧。
不过,蚂蚁断血所引发的金融海啸,
可能才刚刚开始。
欠债3000亿的江苏首富:豪掷200亿救许家印,却为10亿,“卖身”马云!
长租公寓暴雷达到高潮,大企业债务暴雷接踵而来,成了2020年最大的两颗雷。辽宁国企华晨集团债务实质性违约,导致破产重组;河南国企永煤控股10亿债券兑付困难,被高层领导督促“欠债还钱”。
一波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
随后,社交媒体上传出了“下一个,苏宁”的言论,苏宁陷入债务危机的传言愈演愈烈。
12月8日,苏宁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说网上散布的传闻不实,谣言对正常经营和品牌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已经报案,并要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苏宁的声明并没有平息市场的恐慌,其18年发行的几个债券,原来每份面值都是100元,结果跌到了85元以下,最低的触及71元。
这意味着苏宁要是这个时候回购债券,相当于可以“白嫖”投资人20%左右的本金。
其实,在此之前,苏宁分别以11月13日和11月23日,开始用自有资金回购债券的公告,回购金额达到了20亿元。
就在这个敏感的节点,12月10日,又有关于苏宁的爆炸性新闻散播出来。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管理系统的信息显示,苏宁控股集团的三大股东,张近东和其儿子张康阳,将10万股股票,质押给了马云的淘宝,获得了10亿元的借款。
苏宁控股集团的总注册资本就是10亿,相当于把整个公司抵押给了马云。
苏宁控股集团持有上市公司苏宁易购3.98%的股份,目前苏宁易购市值763亿元,对应市值为30亿元。
相当于张近东用30亿元的市值,抵押给马云,只借了10亿元。
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张近东,作为江苏首富,白手起家,干到500多亿身家;如今为何走到,为了10亿元,打“骨折”抵押公司的地步?
一、
1951年8月,有一个叫张桂平的男娃,在江苏南京出生。
1963年3月,12岁的张桂平,迎来了最小的弟弟张近东。在张近东之前,张桂平还有一个妹妹。
张桂平从小学习成绩就很好,考上了东南大学,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
大学还没念到一年,在张桂平1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那一年,张近东还只有7岁。
大学毕业之后,张桂平被分配到了南京市勘察设计院,做了一名设计工程师。
工作刚满一年,23岁的张桂平,家庭再遭变故,父亲又去世了。
那时候,张近东只有11岁,只能让奶奶照看。长兄如父,刚刚出社会的张桂平,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
张桂平
张近东也非常争气,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4年,张近东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南京市鼓楼区工业总公司上班。
那个时候,哥哥张桂平,已经在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做了8年的工程师。一直在体制内上班的张桂平,看到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大趋势。
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开始提高,电器的需求日益增加。
电视机、冰箱、彩电等电器非常紧俏,看到了这个市场机会,1987年,张桂平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他正式下海经商,开始倒卖电器,这是“苏宁电器”最早的雏形。
张近东看到哥哥的生意赚钱,也兼职帮哥哥搞空调售后安装服务,短短几年时间,个人就累积了10万元的积蓄。
张近东
1990年,看到家电行业的巨大的利润和发展机会,张近东辞去了工作,正式与哥哥开了“苏宁交电集团公司”。
由于后来张近东名气过大,大家都宣传张近东是苏宁电器的创始人,其实,苏宁真正的创始人,应该是张近东的哥哥张桂平。
二、
1990年12月26日,南京宁海路上,一个200平米的小店开张营业。只有10多个员工的小公司——苏宁交电集团公司,在冷冷清清的冬天里正式启航。
“苏宁”的名字来源也很有意思,公司创办于江苏,第一家店在宁海路,各取一个字,即为“苏宁”的来源。
当时,兄弟俩避开了最热门的彩电、冰箱等电器,专营空调。
开业不久,张近东就搭建了一个“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组建了一个安装队伍,免费给客户提供安装服务。
1992年夏天开启,火热的天气给兄弟俩带来了火热的生意,当年,苏宁就做了6000万业绩,赚到了1000万元。
同年6月14日,南京市政府颁发了《南京市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通过转换机制,实物福利分配制度,将逐步转变为货币工资分配制度。
自此,“福利分房”逐渐告别历史舞台,南京人迈入“花钱买房”的时代。
搞了十几年建筑的张桂平,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房地产行业即将崛起,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1993年,张桂平成立了苏宁房地产总公司,依然进军房地产。他将电器业务,完全交给了已经找到经商感觉的张近东。
后起之秀苏宁,以薄利多销的策略,触碰到了南京的国营商城的利益。
于是,南京的八大国营商城,组成了“八大舰队”,联合降价对苏宁进行围剿封杀。
他们对厂家放出狠话:八家国营商城统一采购,哪个厂家供货给苏宁,他们将不销售该产品。
蒙在鼓里的张近东,在苏宁举办的三洋空调代理商大会上,邀请了八大国营商家的领导一起吃饭;饭局刚开始,张近东话还没说完,他们齐刷刷拂袖而去,一点面子也不给。
面对强大的国营舰队,苏宁只能算是小舢板,但张近东并没有怯懦,全面降价应战。
苏宁承诺:在南京任何商场,购买的同类空调,只要价格比苏宁低,苏宁就全额收购,并补差价。
这一仗,苏宁拿下了3亿元的销售额,在南京城一炮打响,彻底胜出。
张近东
苏宁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单一销售空调产品,既让苏宁快速发展,也埋下了隐患。
1997年,各大空调厂商开始自建销售门店,逐渐减少了对苏宁的依赖。有些品牌,甚至拒绝了与苏宁合作。
苏宁从厂家直接拿货,然后低价销售的策略失效了;多年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也迅速被瓦解掉了。
张近东并没有在这次危机中垮掉,相反,他不再局限于空调单一产品,把目光转向综合家电销售。
张桂平的苏宁环球
原来是两个人,在一条路上跑一台车;分开之后,两个人在两条路上,跑两台车。一山不容二虎,对两个来说,空间更大了,舞台也更大了。
三、
张近东给自己一个人的苏宁,提出了“3年1500店”的目标,开始在全国疯狂开店。
2001年,苏宁平均每40天开一家店;2002年,平均每20天开一家店;2003年,平均每周开一家店;2004年,平均每5天开一家店。
为了继续扩大规模,苏宁需要更多的资金。
2004年7月21日,苏宁电器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募集了4亿元资金。那一年,苏宁电器全国开了80家门店,销售额做到了91亿元。
2005年,全国首富黄光裕,把战火烧到了苏宁的根据地南京城。黄光裕亲临助战,国美南京首家店离苏宁旗舰店不过百米,并喊出了“三年不盈利”的口号。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黄光裕和张近东,竟然有着类似的创业经历。
1987年,黄光裕和哥哥黄俊钦创办了国美;1993年,黄俊钦离开国美电器,将电器业务分给了黄光裕,专注房地产业务。
黄氏兄弟的创业经历,与张氏兄弟的共同创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国美电器兵临城下,苏宁和国美大战,一触即发。
张近东和黄光裕
当时,家电零售行业,北京的国美排名第一,上海的永乐排名第二,南京的苏宁排名第三,北京的大中电器排名第四。资本加持之下,家电零售行业开始了大整合。
2006年,国美率先出手,吞并了永乐电器,并将陈晓招入麾下,迅速拉开了与苏宁的距离。
但张近东并没有坐以待毙,2007年,张大中萌生退意,想将大中电器转手。
张近东先是开价30亿元,积极参与谈判。但国美电器再次豪迈出手,以36亿现金,横刀夺爱。
苏宁再次被国美电器远远甩开,似乎已经无望超越国美;但当年,张近东以370亿元的身家,首次超过了黄光裕,这好像又预示着什么。
机会很快就来了,2008年11月,国美遭遇黑天鹅,黄光裕涉案被捕。
失去灵魂人物,国美陷入内乱,苏宁趁虚而入。
2009年,张近东迎来了高光时刻,门店数量高达941家,虽然数量不及国美,但营业额达到583亿元,远超国美。
张近东,战胜了一个看似无法战胜的对手。
四、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一个人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成为未来的障碍。张近东带领苏宁在线下一路高歌猛进,一直耕耘线上的刘强东,带领京东步步紧追。
但当时京东一年销售额只有29亿,连苏宁的零头都不到,张近东打着望远镜,也看不到这个对手。
2012年,京东的销售额做到了414亿元,而苏宁易购则刚刚上线一年。
一个丛林里蹦出来的野孩子,猛然站到张近东的跟前。
8月15日,刘强东突然在微博上对苏宁发难:从明天上午开始,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价格都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并且无底价的便宜,如果苏宁敢卖1元,那京东的价格一定是0元!
昔日的小弟,挑衅起了当红的大哥。张近东依然对京东颇为不屑,一向不服输的他,公开说:京东的增速如果比苏宁易购更快的话,就把苏宁送给刘强东。
张近东和刘强东
错失互联网整整十年的张近东,开始疯狂恶补。
2012年9月25日,苏宁以将近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母婴电商平台红孩子。
2013年10月29日,苏宁以25亿元,收购了PPTV大约44%的股权,成了第一大股东。
2014年1月28日,苏宁花了将近千万美元,收购行将就木的团购网站“满座网”,成了接盘侠。
苏宁收购红孩子能够补充电商业务,而收购PPTV和满座网,则显得有点饥不择食。
张近东的豪言话音刚落没两年,2014年,京东就以1150亿元的销售额,反超苏宁的1090亿元。
他与黄光裕大战十来年,线下战胜了国美,却发现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国美,而是线上的京东。
更为可怕的是,从2013年开始,苏宁首次出现了亏损。
眼看是打不过京东了,张近东找到了马云,投入了马云的怀抱。
马云和张近东
2015年8月10日,苏宁和阿里巴巴达成了战略合作。
阿里巴巴投资283亿元,参与苏宁的非公开发行,拿下19.9%的股份,成为苏宁的第二大股东。
然后苏宁拿着阿里巴巴投资的其中140亿元,认购阿里巴巴新发行的2780万股股票。
苏宁和阿里巴巴,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小伙伴。
张近东不断扩大他的朋友圈,同年9月,苏宁又与王健林的万达达成战略合作,声称要让苏宁的云店进驻万达广场。
2016年,张近东再次出击打,以2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半死不活的国际米兰球队68.5%的股份,成了最大股东。
2017年9月,许家印率领一众高管造访苏宁总部。晚上饭局,一时兴起的张近东和许家印,喝了一个交杯酒。
许家印和张近东
随后,张近东豪掷200亿元,以子公司南京恒润持股恒大4.7%的股份,成为了恒大的战略投资者。
同年12月,为了捕捉线下流量,抓住O2O的风口,张近东发布了“3年全国大开发”的战略。
苏宁小店应运而生,成为了马前卒,2018年要开1500家,3年之内要开到2万家。
苏宁小店开始疯狂扩张,2018年远超计划,开出了4000多家。但高速的开店,并不能马上产生回报,却带来了持续的亏损。
2019年2月13日,张近东再次出资不到80亿元,接盘了王健林的37家万达百货,帮助王健林纾解资金困局。
张近东和王健林
此时的张近东,有做着电商苏宁易购,有卖家电的线下苏宁电器,有网络视频PPTV,玩着国际米兰和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开着苏宁小店和苏宁时尚百货,线上线下、网络和品牌,下着一盘巨大无比的棋。
苏宁的员工说:这个时候的老板,走路带风,说话带笑。
五、
时间来到2020年,在张近东的朋友圈里,王健林已安全落地,万达的债务已然化解。
许家印的恒大,则面临着三年前战略投资到期,股权转为债权,房地产资管三道红线如泰山压顶。
在许家印的一通动作之下,战略投资者纷纷债转股,其中就包括张近东投下的200亿元。
许家印和张近东
大企业的资金挪腾倒转,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计划内的200亿元,是没有指望回来了,苏宁的一身债务,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2020年中报显示,苏宁电器总资产为4068亿元,净资产1065亿元,总负债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000亿。换句话说,一个公司,73%都是借来的。
其偿债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兄弟王健林和许家印,张近东两肋插刀,接盘的接盘,该还的债转股,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压力。
为了筹措回购债券的10亿元,以提振市场信心,张近东不惜将苏宁控股抵押给好兄弟马云。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炮轰银行当铺思维的马云,此时为什么不能凭张近东的蚂蚁积分借钱,却需要股权质押了呢?
希望一向善于商战,从来不服输的张近东,在富豪朋友圈的帮助之下,能够安然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