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社会、地理单元之间,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的差异是在缩小还是扩大呢?我们认为是在逐渐缩小的。原因在于经济文化交往在不可逆转地持续增加,全球化不仅仅发生在经济和信息领域,而是产生了全面效果。人类逐渐进入了大体使用相同技术,生活方式越来越类似,同时关注相同话题的全新时代。

一些西方领导人喜欢使用“价值观”这个概念,把他们与中国的摩擦定义成“价值观冲突”,强调他们极力构建的反华统一战线是“价值观同盟”。中国人要小心不落入这当中的话语陷阱,好像中国的价值体系真的与西方社会格格不入一样。北京反复强调“人类共同价值”,这与一些西方人所说的普世价值的含义是很接近的。只是普世价值这个词的使用伴随了西方的扩张主义,它不仅仅是个概念,更多让人想到的是政策。

共同价值这个词比较中性、客观。实际上中国价值体系与西方价值体系的差异被严重夸大了,民主、自由、法治、平等这些受到西方社会珍视的价值也都被总结到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来,而且是中国社会的真实追求。法治建设在中国尤其受到政府的强烈推动,平等则是中国民间最有号召力的政治概念之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为中国舆论这些年提供的内在动力可谓生生不息。

尽管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阶段让中西价值体系在引导社会实践的具体方式上存在差异,但将中西方尤其是中美摩擦描述成两个价值体系的对立严重不符合事实,是从西方中心主义出发对当今世界的顶层误判。这种误判如果在全球范围传播,有可能导致一系列过激反应,很多民间交流会被怀疑成彼此价值渗透的媒介。

其实中西更多的差异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出现得远比价值观要晚,对它的定义也不尽一致,大体说来,它是实现国家利益的上层建筑方式,除了价值观对它有影响,政治制度为它打上的烙印更重。

只要有不同社会、团体和人际交流,价值观就会发生接触。而意识形态产生作用通常会局限在国家权力的范围之内,一旦脱离了权力的支持,意识形态的张力就会大为减弱。换句话说,意识形态扩张往往都要借助强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工具。在过去几十年里,西方无疑是意识形态扩张的主要力量,相反的意识形态扩张很难实现。

与当前整个西方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影响力比起来,中国无疑处于相对弱势状态。总结来看,中国和西方的价值观差异被大大夸张了,随着中国人的民生形态越来越与西方接近,双方的价值观差异已不再可能是鸿沟级别的。从意识形态竞争角度看,中国仍取明显守势,或者说我们勉强解决了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攻击的问题,但我们远不具有对西方实施反攻击的能力,中国人甚至缺少这方面的意愿。

在我们看来,中美之间主要是利益之争,美国发动意识形态进攻的真实意图也是要维护它的霸权地位。两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方式,它们无法在地球上并存,这种美国式主张是很荒唐的。拿到中欧之间去看,就很清楚了。中欧虽有摩擦,但合作更加构成了双方关系的基本面。

华盛顿不断激化中美意识形态冲突,并将之歪曲成中西价值观对立,中国方面不能上它的套。我们要不断弘扬人类共同价值,冷静处理中美和中西之间的意识形态摩擦,不主动升级它,同时要实事求是定义它的影响。要让中美的利益之争从所谓“价值观冲突”中彰显出来,还其本来面貌,然后在国际社会的见证之下对其实施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