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又有三位华人创业者站上美股IPO敲钟舞台。

  投资界消息,北京时间12月9日晚,美国外卖服务提供商DoorDash 将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DASH。其IPO定价为每股102美元,对应市值达387亿美元(约合2500亿人民币)。

  2013年,DoorDash诞生于斯坦福大学的一间宿舍,由三位华人学生共同创立。仅用七年时间,DoorDash赶超“外卖鼻祖”Grubhub,一跃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外卖平台。值得一提的是,DoorDash与国内早期饿了么、美团外卖的配送机制几乎一模一样,因此被不少人视为“Copy from China”的代表案例。

  外卖是一个烧钱的生意,DoorDash狂奔背后VC/PE功不可没。七年来,DoorDash累计完成超25亿美元融资,其中不乏YC孵化器、软银、红杉资本、GIC等知名投资机构。而随着DoorDash成功IPO,三位年轻创始人也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平均30岁,三位斯坦福大学华人联手

  七年做出2500亿市值


  DoorDash上市背后,是华人Tony Xu的非典型创业故事。

  


  Tony Xu的原名叫徐迅,他1985年出生于南京,四岁的时候随家人移居美国,生活在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伊州。刚到美国的时候,徐迅的家境并不富裕。

  当时,他的父亲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读书,期间在大学的一个工程项目里工作。母亲虽然是一名医生,但中国的医生执照并不能在美国行医。因此他的母亲在连续12年里,每天打三份工才攒够了接受医师培训的费用,其中有一家中国餐馆他自己也曾在那里洗过碗。后来,他母亲重新拿到执照开了一间诊所,运营至今已有20年时间。徐迅把自己父母在美国打拼的经历写在了招股书的开篇,表达自己创办DoorDash的初衷,正是为了帮助像他母亲一样的人。

  在徐迅15岁的时候,他们举家搬到美国加州的圣何塞。之后,徐迅考取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工业工程和运营学位,毕业后又去斯坦福读了商学院。在斯坦福读书期间,徐迅迎来人生的转折点结识了另外两名华裔Stanley Tang、Andy Fang以及Evan Moore。2013年,四人共同创立了DoorDash,不过Evan Moore在2014年离职了。

  DoorDash的第一次订单尝试,是在一个域名为“PaloAltoDelivery.com”的网页上进行的。当时,他们偷偷做了一个测试:在餐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学校周围8家餐厅的菜单放到了网站上。

  令人惊喜的是,网站上线仅45分钟,便收到了第一份订单。接到订单后,徐迅前往订单中的泰国餐厅购买食物,送到了顾客手中。创业初期,他们白天在商学院上课,晚上写代码以及充当司机去完成订单送货,并对每个订单做记录,就这样连续做了5个月。

  之后,DoorDash逐渐发展壮大,仅用七年时间成功赶超“外卖鼻祖”Grubhub,成为了美国外卖配送行业市场份额最大的平台。

  就在今晚,DoorDash 将登陆美国纽交所上市交易,其IPO定价为每股102美元,对应市值高达387亿美元(约合2500亿人民币)。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三位联合创始人Tony Xu、Andy Fang、Stanley Tang分别只有36、28、27岁,是董事会里最年轻的三个人。伴随DoorDash成功IPO,这三个平均年龄仅有30岁的华人将彻底实现财务自由。

  9亿笔订单,撑起美国外卖半壁江山

  一年营收近60亿元

  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事实上,DoorDash身上流淌了中国的血液。

  从商业模式看,DoorDash与国内早期饿了么、美团外卖的配送机制几乎一模一样,消费者线上下单,商户制作餐品,通过算法由就近骑手接单完成配送,成为一个稳定的生态圈。另外,DoorDash在2019年8月斥资约4.1亿美元完成对竞争对手Caviar的收购,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显然,这与2017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类似。

  


  招股书显示, Doordash已经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超过1800万用户提供39万家餐馆的送餐服务,平台上的送餐员(Dasher)数量超过100万。

  自成立以来,商家在DoorDash平台上的销售总额超过190亿美元,其中2019年平台上每一商家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59%;此外,DoorDash目前已与美国最大的200个国民品牌中的超过175家形成合作,这将为其迅速下沉至郊区市场提供便利。

  用户在DoorDash平台上总计完成超过9亿笔订单。在2020年第三季度,每笔订单的平均配送时长为35分钟,相较2017年第三季度减少23%;2018年,DoorDash推出DashPass会员计划,截至2020年9月30日已拥有超过500万名会员,其可享受免配送费等优惠政策,单价为每月9.99美元。

  从骑手端来看, Dashers已通过平台赚得超过70亿美元,其可通过汽车、自行车、踏板车等多种交通工具提供服务,其中45%为女性。

  

  成立7年,DoorDash在美国外卖市场占据绝对领先的地位。按照2020年10月的总销售额计算,DoorDash&Caviar累计占据50%的市场份额,领先占比26%的UberEats、16%的GrubHub、7%的Postmates等其他玩家。而2018年1月,DoorDas还仅占有17%的市场份额。

  DoorDash、Grubhub、Uber Eats和Postmates是美国目前外卖平台四强。其中,Grubhub成立于2011年,Postmates成立于2012年,Uber Eats成立于2014年。尽管DoorDash成立不是最早的,但妥妥是一匹黑马。

  

  不过,光鲜背后,DoorDash也有隐忧。从财务数据看,2018年和2019年,DoorDash的净收入分别为2.91亿美元和8.85亿美元;2020年前三季度的净收入则为19.16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的5.87亿美元增长223.7%。

  但目前DoorDash仍处于亏损状态,2018年和2019年的净亏损分别为2.04亿美元和6.67亿美元。好在净亏损不断缩窄。在2020年二季度,DoorDash罕见实现单季度盈利,净利润为2300万美元。

  突发的疫情推动DoorDash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美国外卖市场一次重新发展的机会。随着DoorDash上市,美国外卖格局新一轮排位战即将打响。

  7年融资25亿美元,YC、软银和红杉押注

  三位创始人坐拥百亿身家


  外卖是一个烧钱的生意,DoorDash发展历程背后VC/PE功不可没。成立七年,DoorDash累计完成超25亿美元融资,其中不乏YC孵化器、软银、红杉资本、GIC等知名投资者。

  DoorDash最初只是一个小平台,直到2013年3月加入Y Combinator孵化器,并于同年9月获得24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之后,DoorDash才开始真正走向市场。

  拿到YC融资后,DoorDash瞬间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DoorDash的A轮融资顺利筹得1730万美元,2015年完成B轮4000万美元融资。2016年3月,DoorDash完成了C轮融资,募资金额达1.27亿美元,此轮投资中,YC旗下的成长基金Continuity Fund首次参与其中,红杉资本继续投入4000万美元默默支持。

  两年后,软银的杀入迅速拉升了DoorDash的估值。2018年3月,DoorDash获得5.35亿美元投资,其中软银愿景基金领投1亿美元。去年5月,DoorDash获得了软银等投资者的6亿美元融资,同年11月媒体称,DoorDash又得到了软银、红杉资本和淡马锡等联合注资1亿美元,截至当时的18个月内,DoorDash募资约20亿美元,占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二。

  值得一提的是,Uber和DoorDash都是软银斥资上亿美元大举押注的对象。2018年,软银牵头的财团斥资将近90亿美元,获得Uber17.5%的股权,成为Uber最大股东。去年5月Uber上市时,软银愿景基金持股16%。

  有趣的是,DoorDash和Uber外卖业务的竞争,存在一定“兄弟相争”的成分。这里还有一段插曲:去年有消息传出,软银曾有意让Uber和DoorDash这两家独角兽合并。据称DoorDash的高管当时对合并的想法表现冷淡,认为自身的食品配送服务增长前景比Uber旗下的竞品服务Uber Eats强。如今来看,竟一语成谶。

  持股比例方面,软银愿景基金持有22.1%股份,红杉资本持有18.2%股权,GIC持有9.3%股权,而三位创始人各自拥有大约5%的股份,如果按照2500亿元市值计算,三位创业者的各自身家达120亿元,跻身百亿富豪俱乐部。

390亿,纽交所今日上市! 击败Uber Eats, 建立全美最大”外卖帝国”的, 竟是咱南京小伙!

1989年,随父母来美国伊利诺伊的4岁南京男孩徐迅,或许很难想到,仅三十载春秋后,自己从那个和父母挤在小公寓的新移民男孩,摇身一变,美国目前最大的“外卖帝国”-DoorDash的掌门人。



(图片来自forbes, 版权属于原作者)


他或许更没想到,在480多万人失业的当下,他和他的企业,却趁疫情逆势而上,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成为继去年Zoom创始人袁征之后,再次在纽约金融市场崭露头角的华人创业者。



(图片来自sillic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12月8日晚,DoorDash公开募股单股股价为102美元,远高于自身每股90至95美元的预期,市值一跃至390亿美元,今日,DoorDash股票已经开始在纽交所公开交易,股票代码“DASH", 预计以每股$125开盘,成为全美身价最高的外卖送餐公司。





(图片来自DoorDash Twitter, 版权属于原作者)


课堂作业中挖掘出的商机

1989年,南京出生的徐迅(Tony Xu)才4岁,由于工程师父亲,得到了一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工作,Tony Xu便跟随父亲举家赴美,居住在美国中部。

"那时家里并不宽裕,从幼儿园到中学,我都几乎是靠学校里的免费午餐生活,那时,觉得一顿麦当劳都是大餐。一家三口,也挤在很狭小的公寓里。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外出兼职。后来我还开了一家除草公司,但我不止是常规地修建,而是会将草剪成不同高度,修出不同图案,因为,我发现那样会获取更高的酬劳。

“或许也是从那时候,生意头脑就在我心中展现。”

“我母亲在南京时,是一名中医,但来美后由于美国不承认她的学位,她只有去餐厅工作,攒钱重读医学学位,而我也常去那里洗盘子,可能这段经历,让我和小商户,有了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图片来自Business Insider, 版权属于原作者)


后来,Tony一家搬到了圣何塞,Tony也凭借优异成绩,进入UC Berekely求学,先后进入Paypal, Square任职。

在2011年,Tony Xu重返校园,进入斯坦福大学攻读MBA, 而正是在学校的课程学习中,Tony Xu和日后一同创业的小伙伴们,Andy Fang, Stanley Tang, 发现了一片在当时尚未被人关注的“商业蓝海”--成为不提供外送服务的当地小商户和居家消费者间的纽带。



(图片来自food on demand, 版权属于原作者)

为了定量摸清需求,Tony和朋友们,快速建立起一个名为“PaloAltoDelivery.com"的外送服务网站,开始进行测试。

在网站上,他们附上了斯坦福大学附近8家餐厅的菜单,及Tony Xu的个人手机号,任何想要网络订餐的朋友,只需致电,Tony Xu就会帮其代买,并送至府邸。



(图片来自endaget, 版权属于原作者)

令Tony Xu团队欣喜的是,网站仅上线45分钟,就收到了第一通电话,往后的5个月内,他们每天大约能收到5-10个对这8家餐厅有意向的订单,在对每一个订单进行追踪和纪录后,他们依稀看到了潜在市场的轮廓,对自己“外卖+配送”的商业模式,有了信心。



(图片来自Chicago Tribune, 版权属于原作者)


“为那些无法送餐的餐厅提供送餐服务,其实填补了DoorDash出现前的产业空白。因为此前的外送平台,更多只是信息平台,只是为消费者匹配提供可送餐的餐厅信息。

但全美约有85%的餐馆,没有自己的送餐服务,这就意味着,在我们的模式下,能连接更多未被接入的餐厅,打开尚未开垦的市场。”



(图片来自ins@doordash 版权属于原作者)

中国移民的“外卖美国梦”

2013年,DoorDash加入了Y Combinator孵化器,6个月后,带着天使轮获得的240万美元融资,走向美国市场。



(图片来自entrepreneur, 版权属于原作者)


此后DoorDash还获得了7轮融资, 就连日本软银,也为DoorDash注入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动力。



(图片来自doordash, 版权属于原作者)


截至2019年,DoorDash司机的车轮,已经开到了全球4000多个城市,触角延伸进美国,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的34万个餐馆里。



(图片来自油管channel@Doordash, 版权属于原作者)


2020年2月,DoorDash还悄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申请。





(图片来自cnbc, 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疫情影响下,DoorDash更是决定增加赛道,扩大疆土,提早开始实施DoorDash与全美1800多家便利店的合作计划,在生活用品配送方面进行发力,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便捷获取必要的生活用品。



由于疫情的持续,多年财报表上成绩平平的DoorDash, 在今年疫情“封城”后的第二季度,就实现了2300万美金的正盈利。

8月,DoorDash在疫情下,完成4亿美元的H轮融资,公司当时估值,已经达到160亿美元。而到第三季度结束,DoorDash9个月来的营业额,是2019年整年12个月营收的2.15倍!



(图片来自DoorDash ins, 版权属于原作者)


目前,DoorDash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年前的17%,猛涨至50%,用户达到1800万之多,远超Uber旗下的Uber Easts, 成为美国外卖配送业,名副其实的行业翘楚。



“90后名校留学生”送外卖

当然,Tony Xu绝不是唯一一个要做美版“饿了么”的华裔弄潮儿。留学生温林鑫、张肃羽和Chowbus的餐饮外卖故事,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样激动人心。





(图片来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7年前,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和投资专业毕业的温林鑫,和从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与应用物理专业毕业的张素羽,相继来到芝加哥留学,读书期间,有“中国胃”的他们,发现美国当地的几大订餐平台,都较缺乏对亚洲餐饮的关注。



(图片来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美国有千亿级的亚洲餐市场,但这一细分板块的内生需求,却并未得到满足,于是,机缘使然,我们在2016年,决定成立Chowbus, 专供亚洲美食。”



(图片来自Chicago Business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而不同于其他外卖平台,Chowbus首开先河地提供“拼餐服务”,用户一个订单里,可以同时订购多家餐厅美食,跨商户选购主菜、饮料、甜品等;



(图片来自ins@Chowbus, 版权属于原作者)


甚至,因时利导,疫情后,在各城市重开之际,Chowbus还新上线了“堂食点餐”,让顾客从点餐、到付费都在app端操作,到店用餐全程“无接触”。



(图片来自ins@Chowbus, 版权属于原作者)


区区4年间,这家由小小留学生创立的公司,从最初仅有7人的小团队,成长为有300多名员工、7000位合作司机的新锐创业公司。19年一年,收入增长近700%。



(图片来自ins@Chowbus, 版权属于原作者)


8月,这家仅四岁的公司,宣布获得了3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创造了美国送餐平台A轮融资的最高纪录。





(图片来自TechChurch, 版权属于原作者)

"华人外送App"美国崛起

其实,如DoorDash、Chowbus一般,致力于打造外卖帝国,抢夺美国垂直市场的华裔Start-up,还有很多。

2013年在纽约创立的RICEPO,凭借“低配送费”和“智能化点餐”的亮点,将自家“一勺一筷”的招牌logo,放在全球40多个城市,约1,000家中式餐厅的门口。

(图片来自RICEPO官网, 版权属于原作者)

诞生在加拿大温哥华的北美最大送餐平台饭团外卖,也在2019年南下美国,在西雅图试水后,正式登陆纽约、加州洛杉矶。



(图片来自bc journal, 版权属于原作者)

还有成立于英国,去年才漂洋过海进入美国市场的华人外送平台,“熊猫外卖”(Hungry Panada),也凭借快速的送餐速度,简单的操作体验,崭露头角。今年2月,HungryPanda还得到了2000万美元的融资。



(图片来自the wall street, 版权属于原作者)

在疫情间,熊猫外卖,还凭借自身的物流优势,信息平台渠道,帮助中国驻美国各使馆,为各领区留学生运送防疫爱心包。

根据marketwatch网站数据显示,2019年,但2020年由于疫情,在线外卖行业提早行来了行业的“爆发”时刻,预计到2023年,北美在线送餐市场规模,将达到377亿美元,每年平均增速,将达到12.3%。



该报告还指出,美国的按需服务正在崛起,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

疫情危机,是“危”亦是“机”,由于送餐平台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不言而喻,这将永久性地扩大了他们的市场份额,连接华人餐厅和华裔食客的华人外卖App, 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图片来自youtube, 版权属于原作者)


“希望我们的平台,能给中式小餐馆带来更多收入,也能让更多人,看到华人创业者的创新和努力-通过对中国模式的本土化改造,为海外华人开拓更多的利润增长极。”

"民以食为天,民依食而立,外卖是件小事,却也能做成让华人圈骄傲的大事儿,希望像DoorDash这样的华人饿了么,能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