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邮刊(ID:shidaiyoukan),作者:李永恒,编辑:胡晨曦,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电影《安妮·霍尔》结尾处,伍迪·艾伦讲了一个冷笑话。一个人去看精神科医生,他说:“大夫,我兄弟疯了,他以为他自己是一只鸡。”医生说:“那你怎么不把他带来?”那人说:“我是想带他来的,可是我需要鸡蛋呀。”


伍迪·艾伦用这则笑话来隐喻爱情:“它是完全非理性的、疯狂的,甚至荒谬的,但是我想我们还一直要经历这一切,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鸡蛋。” 是的,人类需要爱情,即使爱情本身非理性、疯狂。


可是,爱情这件事是很难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甚至很多人会面临一个困境——越努力越失败。早在北宋,苏轼就发现了一个规律,叫“着力即差”,意思是:太着力于某件事,就会收到不好的结果,顺其自然就好。这似乎正对应恋爱越努力越失败的含义。


为什么努力付出却偏偏得不到回报呢?难道“天道酬勤”的真理与爱情相生相克吗?看着网上铺天盖地的恋爱攻略,不禁要问,爱情究竟是感情用事,还是需要技术对垒?


当爱情开始在起跑线


很多人在爱情开始时,总会表现出一副好好努力,天天向上的姿态。对于爱情的有限认知就是“对你好”那么朴实无华,且自带束缚buff。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可以检讨下)


每天雷打不动要聊天,对方说了去洗澡,便会在半个小时后准时问:洗完了吗?


还没怎么样便开始送爱心便当了,有种“认准了不回头”的架势。


一聊天就要把对方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甚至想了什么问清楚。


自认优秀,会主动分享自己在某方面的经验,供对方学习。


……


请相信,这样干很快就会收到负面反馈,要么对方开始逐渐冷淡,要么对方开始不耐烦,或者直接宣判“Game over”。


原因很多人也看出来了,就是太过努力,且努力方式不对。


在爱情初期,大家需要的是彼此了解,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努力的方式应该是努力保持融洽的氛围,快速交换彼此的信息。


千万不要营造那些抢占对方时间、束缚对方自由意愿的行为。很多看似努力的投入,往往会使自己感到疲惫、委屈,同时也让对方感受到多了一个需要应付的差事、上司、老师。


不仅仅是爱情,和任何人相处都会有这种情况。即便是父母,无休止地过度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询问输出,也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热播电视剧《承欢记》里,麦承欢妈妈一意孤行干涉儿女,过多的道德绑架与“自我感动”式假努力,只会把家人越推越远。


爱情,真的是“认真你就输了”吗?


祝贺你顺利来到暧昧期!暧昧是恋爱决胜时,也是恋爱博弈时。虽然不见得到了“谁说谁先死”的地步,但两个人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暗暗较劲,看谁先绷不住。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情感体验:越不喜欢一个人,越能游刃有余,面对真正喜欢的人,反而会束手束脚,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放眼各大短视频平台,传授恋爱经验的“导师”口中,总在传授一种高明的恋爱策略——“不要做最先动心的那一个”“只爱一点点”“智者不入爱河”,仿佛这才是规避爱情风险的绝佳策略。


其实,用一个人对爱情的淡泊观念来定义智者,这显然是非常主观的。从依恋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恋爱也是一种冒险,而人只有在感觉到安全的时候才敢去冒险。主动去爱一个人,是人们在社会的各种不确定性中寻找那一点小小的精神奖励,这是应该被尊重的。


为什么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


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中,男女主角彼此的文学与艺术品位高度一致。他们拥有花束般的恋爱,浪漫,美好,可花束是无根的,终将凋零。


爱情的转折,没有第三者,没有大起大落的突发事件,就是面对现实生活中一件一件小事逐渐累积,矛盾升级,最终分手。为什么两个如此合拍的人居然以分手告终?


但现实就是如此。两个人确定恋爱关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等于重新开始,近距离的相处会让你重新认识对方,近距离的亲密会逐渐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猛地拉近距离后,产生很多现实问题是很正常的。


爱情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正是因为爱情最初的呈现形式足够完美,它满足了我们理想中的伴侣的想象,它缓解了孤独,给我们活力,令人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可这并不是爱情的全貌,而是人们对爱情的憧憬。


真正的爱,就是平淡的日常,还会让你的心灵深处得到完整与平静。


靠近爱情,向来需要勇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邮刊(ID:shidaiyoukan),作者:李永恒,编辑:胡晨曦